一 “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
1.原因
(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
(2)直接原因:鸦片战争的战败,西方坚船利炮的刺激。
(3)主观原因: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2.代表
(1)林则徐:编译《四洲志》和《各国律例》等,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3.作用: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二 “中体西用”思想(地主阶级洋务派)
1.背景
(1)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形势。
(2)清政府内部分裂,出现了洋务派。
2.代表:中央以奕䜣,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
3.主张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2)“师夷长技以自强”。
4.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筹划建设近代海军。
5.影响: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三 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
1.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代表:王韬、郑观应等。
(3)主张
(4)局限: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2.康梁维新思想
(1)背景
(2)代表
人物
|
代表作
|
主张(特点)
|
康有为
|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
借助经学的外衣,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
梁启超
|
《变法通议》
|
主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
严复
|
|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国家属于人民
|
(3)实践:戊戌变法。
(4)影响: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考点深化】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
(1)特点
中西融合
|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
|
救亡图存
|
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蕴涵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
|
由理论到实践
|
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
|
(2)成因
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不能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②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具有局限性。
【典例剖析】
典例.(2018·河南中原名校模拟)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中强调,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据此可知,康有为( )
A.意在指出法美政治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