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该时间也可以也可以表述为( )
A. 公元前20世纪前期
B. 公元前20世纪后期
C. 公元前21世纪前期
D. 公元前21世纪后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的世纪和年代与公元后相反,公元前2070年属于公元前21世纪,前70年代属于前期。故答案为C项。ABD项,综上分析可知,其他时间标记不符合题意,排除。
2.拥有姓氏是贵族及其后裔的特权,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都是指贵族成员到春秋战国时期,姓、氏的区别逐渐泯灭,大量的氏转化为百代不变的姓,普通民众也开始有自己的姓,“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百姓”称谓的变迁表明
A. 官僚制度逐渐产生 B. 贵族政治开始弱化
C. 世袭制度趋于解体 D. 禅让制度已经消亡
【答案】B
【解析】
【详解】春秋以前到战国时,百姓称呼由贵族变为民众,说明贵族政治开始弱化,故B符合题意;官僚制度是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行政权力体系,故A不符合题意;世袭制度是按照血缘关系传承名号、爵位以及财产,故C不符合题意;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和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中国古代有诗文证史的传统。下列优美诗文按时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③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①② D. ②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出自南宋岳飞的《满江红》,“靖康耻”指1127年金朝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出自战国晚期屈原的《离骚》。“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出自唐朝杜甫的《忆昔二首》。“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出自元代关汉卿的《窦娥冤》。故顺序是②③①④,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4.直到康熙39年(1700年),玉米大多仅种植于少数分散地区。18世纪,当长江流域低地人满为患时,从人口过于稠密的东南移入长江内地省份的数百万移民发现,玉米是利用丘陵和山地的关键作物。据此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