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编辑
四川省仁寿县第二中学、华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12月)试题(语文)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5金币 立即下载
3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3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名校月考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087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20/4/9 14:52:44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文学作品表现什么即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上,说诗者言志、言情、情志并举,诸派争执、攻讦数千年。先秦以来,儒家都主张“诗言志”,把诗视为政治道德的工具。孔子《论语?阳货》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子路》亦谓:“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根本不把诗作为文学艺术作品对待。《尚书.尧典》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荀子.效儒篇》云:“诗言是其志也。”都强调了诗必须言志。 其实,细细检讨汉以前的“诗言志”论,“志”虽侧重指“思想、志向、抱负”等含意,但并未否定含有“情感”的意思,而且《礼记.乐记》明显地说到“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孔子虽也说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但是以“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为前提的,“文”只是以“足言”为目的。虽然《礼记.乐记》和《诗大序》提到过“情”,但也是“志、情”并概,以“志”为主,强调要“发乎情,止乎礼义”。 至两汉,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控制着学术文化的各个领域,《五经》成为衡量一切文学作品的最高准则。在汉儒眼中,文学只不过是经学的驯顺奴仆而已。他们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要求诗歌创作比附经义,诗文载“道”。因而“志”远离“情”而偏于“道”、“义”。先秦乃至汉时的诗言志论者虽对诗的性质有所认识,将诗与其他学术著作区别开来,然而并未将诗视为纯文学,还未从文学欣赏、评论的角度,而只是从功利观点,从诗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来看待诗的。因此,诗文辞赋受到儒家思想的严重束缚。 随着抒情诗歌的发展,人们对诗歌的抒情特点愈加推重将“诗言志”说与“缘情”观统一起来,对诗歌本质特征的认识基本趋于明确。在儒家的道德观念与文学观念的严重对立和尖锐斗争中,新的文学观念逐步形成。 建安时代,由曹氏父子提倡和实践,文学领域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文学创作冲破了必须为“法度所正,经义所载”和“依五经以立义”的桎梏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这时的诗歌创作如《宋书?谢灵运传论》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