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2.宋代刻本书动辄数千卷,除汴京、浙江、福建、江西中心地区外,江苏、安徽、湖北、广东等地,也出现不少技术很高、印刷精美的刻本书。其中既有儒家经典,又有曲艺、话本等说唱文学作品。这说明宋代
①雕版印刷事业兴盛 ②城市经济的繁荣 ③活字印刷术的普及 ④理学思想影响大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日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4.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5.著名学者李时岳认为,他们“认识了在当时世界潮流下改革的主要方向:向西方学习”,但其“人单力薄在权贵的压抑下不能有所作为,主张只不过成为一种珍贵的思想资料在历史文库里闪闪发光”。下列人物属于材料中 “他们”中一员的是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6.“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并且决定接受西方的科学、民主和文化作为新秩序的基础。”这反映出
A.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文明以改造中国
B.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张重建中国的政治秩序
C.陈独秀、胡适等知识分子主张重估传统、唤醒国民
D.李大钊、陈独秀主张效仿苏俄进行彻底的社会转型
7.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里批评的是当时某个派别主张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 D.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