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主族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 内容 | 同周期(从左到右) | 同主族(从上到下) | 
        
            | 原子结构 | 电子层数 | 相同 | 依次增加 | 
        
            | 最外层电子数 | 依次增加1个 | 相同 | 
        
            | 原子半径 | 逐渐减小 | 逐渐增大 | 
        
            | 元素的性质 | 金属性 | 逐渐减弱 | 逐渐增强 | 
        
            | 非金属性 | 逐渐增强 | 逐渐减弱 | 
        
            | 主要化合价 | 一般,最高正价: +1→+7 负化合价:-4→-1 | 最高正价数= 主族序数(O、F 除外) 负化合价 =主族序数-8 | 
        
            | 第一电离能 | 增大的趋势 (ⅡA、ⅤA族反常) | 逐渐减小 | 
        
            | 电负性 | 逐渐增大 | 逐渐减小 | 
        
            | 化合物性质 | 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水化物 | 酸性逐渐增强 碱性逐渐减弱 | 酸性逐渐减弱 碱性逐渐增强 | 
        
            | 气态氢化物 | 稳定性逐渐增强 还原性逐渐减弱 | 稳定性逐渐减弱 还原性逐渐增强 | 
        
            | 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 | 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减弱 | 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减弱,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 
    
 
3.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 三表 | 元素周期表:金属性“右弱左强,上弱下强,右上弱左下强”;非金属性“左弱右强,下弱上强,左下弱右上强” | 
        
            | 金属活动性顺序:按K、Ca、Na、Mg、Al、Zn、Fe、Sn、Pb、Cu、Hg、Ag、Pt、Au的顺序,金属性减弱(其中Pb>Sn) | 
        
            | 非金属活动性顺序:按F、Cl、Br、I的顺序,非金属性减弱 | 
        
            | 三反应 | 置换反应:强的置换弱的,适合金属也适合非金属 | 
        
            | 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越剧烈,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金属性越强 | 
        
            | 与氢气反应越容易,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 | 
        
            | 氧化性 | 金属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对应金属性越强 | 
        
            | 还原性 | 非金属氢化物或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对应非金属性越强 | 
    
 
[补短板]
(1)对于主族元素而言,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主族序数相同,但是氧无最高正价,氟无正价,一般为零价或负价。
(2)判断元素非金属性或金属性的强弱,依据是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难易而不是得失电子的多少,如金属性:Na>Al。
(3)根据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的强弱判断元素非金属性或金属性的强弱时,必须是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如HClO4>H2SO4。
(4)不能利用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确定非金属性强弱。
(5)第2周期的最高价是由+1到+5价,无+6、+7价。
1.根据元素周期律比较下列各组性质(填“>”或“<”)。
(1)碱性:Mg(OH)2____Ca(OH)2____KOH。
(2)酸性:HClO4____H2SO4____HClO。
(3)热稳定性:CH4____NH3____H2O。
(4)还原性:HBr____HCl____H2S;I-____S2-。
(5)氧化性:Na+____Mg2+____Al3+。
[答案] (1)< < (2)> > (3)< < (4)> < < (5)< <
2.写出氯比硫非金属性强的实验事实有哪些?
[答案] ①Fe与Cl2生成+3价Fe,Fe与S生成+2价Fe。
②Cl2与H2S反应,可生成S。
③稳定性:HCl>H2S。
④还原性:HCl2S。
⑤酸性:HClO4>H2SO4等。

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