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本质是( )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量变引起质变
B.原子的电子层数增多
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解析:考查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明确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
答案:C
2.已知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为
原子
|
N
|
S
|
O
|
Si
|
半径/
10-10 m
|
0.75
|
1.02
|
0.74
|
1.17
|
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 )
A.0.80×10-10 m B.1.10×10-10 m
C.1.20×10-10 m D.0.70×10-10 m
解析:磷的原子序数在S和Si之间,故半径应在这二者之间。
答案:B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B.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关
C.从Li→F,Na→Cl,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均呈现从+1 价→+7价的变化
D.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其最外层电子数均从1个到8个呈现周期性变化
解析:元素性质不包括核外电子排布,A错误;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C错误;H、He的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2,D错误。
答案:B
4.前18号元素中,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三种离子An+、Bn-、C,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关系是C>B>A
B.粒子半径关系是Bn-n+
C.C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一种原子
D.原子半径关系是A
解析:由于An+、Bn-、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所以原子序数A>C>B,粒子半径An+n-,原子半径A>B。
答案:C
5.应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列推断,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
①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降低
②砹(At)是第ⅦA族,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HCl
③硒(S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硫酸弱
④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均为酸性
⑤铊(Tl)与铝同主族,其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⑥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其碱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解析:第ⅦA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递减,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②错;第二周期中氮元素的氢化物NH3溶于水后,水溶液呈碱性,④错;第ⅢA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铊只与盐酸反应,⑤错。
答案:B
6.下列事实不能作为实验判断依据的是( )
A.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B.铁投入CuSO4溶液中,能置换出铜,钠投入CuSO4溶液中不能置换出铜,判断钠与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酸性H2CO3<H2SO4,判断硫与碳的非金属性强弱
D.Br2与I2分别与足量的H2反应的难易,判断溴与碘的非金属性强弱
解析:A项符合金属与水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依据;因Na的金属活动性太强,与溶液反应时会先与H2O反应,故B项不能作为判断依据;C项中H2CO3、H2SO4都是最高价含氧酸,由它们的酸性强弱可以判断硫的非金属性比碳强;D项所述符合根据非金属单质与H2反应难易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答案:B
7.下列事实与推论相符的是( )
选项
|
实验事实
|
推论
|
A
|
H2O的沸点比H2S的沸点高
|
非金属性:
O>S
|
B
|
盐酸的酸性比H2SO3的酸性强
|
非金属性:
C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