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铝元素对人体健康有危害,因此,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须加以控制。铝在下列应用场合使用时应加以控制的是( )
①制铝合金 ②制电线 ③制炊具 ④制银色漆颜料 ⑤用明矾净水 ⑥明矾和小苏打制食品膨松剂 ⑦制易拉罐 ⑧用氢氧化铝凝胶制胃舒平 ⑨包装糖果和小食品
A.③⑤⑧⑨ B.⑥⑧⑨
C.③⑤⑨ D.③⑤⑥⑦⑧⑨
解析:选D。由铝的应用可知,铝制炊具、铝制易拉罐、明矾净水、明矾和小苏打制食品膨松剂、使用铝包装糖果和小食品、用氢氧化铝凝胶制胃舒平药品都有可能使铝元素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危害,都需要加以控制。
2.(2020·上海浦东新区期末)氢氧化铝和碳酸钙都可作为治疗胃酸过多的内服药成分,两者( )
A.都属于强电解质 B.都难溶于水
C.都具有两性 D.治疗时都产生气体
解析:选B。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属于弱电解质;碳酸钙属于强碱弱酸盐,属于强电解质,A项错误。氢氧化铝和碳酸钙都难溶于水,B项正确。碳酸钙是强碱弱酸盐,不具有两性,C项错误。治疗时,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D项错误。
3.(2020·大庆月考)下列各组物质能相互反应得到Al(OH)3的是( )
A.铝跟NaOH溶液
B.Al(NO3)3跟过量的NaOH溶液
C.Al2O3和热水
D.Al2(SO4)3溶液跟过量的氨水
解析:选D。A项,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B项,Al3+与过量OH-反应生成NaAlO2;C项,几乎不反应。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依据铝热反应原理,能发生反应2Al+3MgO3Mg+Al2O3
B.在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K+、NH、CO、Cl-一定能够大量共存
C.镁铝合金既可完全溶于过量盐酸又可完全溶于过量NaOH溶液
D.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发生反应的实质是Al3++3NH3·H2O===Al(OH)3↓+3NH
解析:选D。铝热反应的原理是Al与活动性比其差的金属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Mg的活动性强于Al,故Al与MgO不能反应,故A错误;加入铝粉产生H2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H+或OH-,NH与OH-不能大量共存,CO与H+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镁铝合金可溶于过量盐酸,但Mg不与NaOH反应,故不能完全溶于NaOH溶液,故C错误;Al(OH)3不溶于氨水,能溶于强碱,故D正确。
5.易拉罐主要材料为铝合金,其中以铝铁合金和铝镁合金最为常见。现取几小块易拉罐碎片进行下列实验,其中实验方案、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方案
|
现象与结论
|
A
|
加入盐酸中
|
产生无色气体,说明含有铝、铁、镁三种元素
|
B
|
加入NaOH溶液中
|
产生无色气体,说明含有铝元素
|
C
|
加入盐酸后,所得溶液中再加入少量NaOH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镁元素
|
D
|
加入盐酸后,所得溶液中再加入少量KSCN溶液
|
无红色出现,说明不含铁元素
|
解析:选B。选项A只能说明易拉罐含有三种元素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A错。选项C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也可能是Al(OH)3,C错。选项D中铁和盐酸反应生成Fe2+,而Fe2+遇KSCN溶液不会出现红色,因此不能说明合金中不含铁元素,D错。
6.(2020·北京朝阳区模拟)某小组用打磨过的铝片进行如下实验,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①中铝片发生了钝化
B.②中产生的气泡可能是氮氧化合物
C.③中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Al(OH)3+OH-===AlO+2H2O
D.②中加水稀释过程中,仅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选D。②中加水稀释过程中,铝片表面形成的氧化物薄膜溶于稀硝酸为复分解反应,铝与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项错误。
7.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