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其方法与分离下列物质的实验方法原理上相同的是( )
A.苯和水 B.硝酸钾和氯化钠
C.乙酸乙酯和乙酸 D.食盐水和泥沙
解析:选C。烧酒的制造工艺利用的方法是蒸馏,可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的液体混合物。A项,苯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错误;B项,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同,可用重结晶的方法分离,错误;C项,乙酸乙酯和乙酸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正确;D项,泥沙不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错误。
2.化学药品的安全存放是非常重要的。下列有关化学药品存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溴易挥发,应用少量的水液封并放在冷暗处保存
B.硝酸见光易分解、易挥发,应用棕色广口试剂瓶密封保存
C.金属钠遇到氧气和水均立即反应,应保存在煤油或液体石蜡里
D.硅酸钠溶液具有黏结性,应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保存
解析:选B。A项,液溴易挥发,由于液溴的密度比水大,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所以应用少量的水液封并放在冷暗处保存,正确;B项,液体应用细口瓶保存,硝酸见光易分解,所以应用棕色细口试剂瓶密封保存,错误;C项,金属钠遇到氧气和水均立即反应,保存时要隔绝空气和水,由于钠的密度比煤油和液体石蜡大,与它们不能发生反应,故应保存在煤油或液体石蜡里,正确;D项,硅酸钠溶液具有黏结性,应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保存,正确。
3.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解析:选B。A项,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故A正确;B项,加热氯化铵分解生成氨和氯化氢,遇冷又化合生成氯化铵,而碘在加热时先升华,冷却后又凝华,所以用加热的方法不能分离氯化铵和碘单质,故B错误;C项,H2O2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不用加热,故C正确;D项,用该装置制取蒸馏水,烧瓶中加沸石防暴沸,冷凝管中冷却水下进上出,故D正确。
4.饮茶是中国人的传统饮食文化之一。为方便饮用,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取罐装饮料茶:

关于上述过程涉及的实验方法、实验操作和物质作用中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是萃取
B.②是过滤
C.③是分液
D.维生素C可做抗氧化剂
答案:C
5.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用品不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要求
|
准确量取19.01 mL水
|
新制氯水的保存
|
测定0.1 mol·L-1 Na2CO3溶液的pH
|
分离水和
乙酸乙酯
|
仪器、用品
|
25 mL酸式滴定管
|
带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
|
镊子、pH试纸、表面皿
|
铁架台(带铁圈)、
分液漏斗、烧杯
|
解析:选C。滴定管的测量精度为0.01 mL,A项正确;新制氯水见光易分解,且易挥发,具有强氧化性,应用带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盛放,B项正确;测定溶液pH时,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用镊子,C项错误;水和乙酸乙酯不互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需用铁架台(带铁圈)、分液漏斗、烧杯,D项正确。
6.对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检验、除杂所使用的试剂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及杂质
|
检验
|
除杂
|
A
|
乙酸乙酯(乙酸)
|
Na2CO3溶液
|
NaOH溶液
|
B
|
NaHCO3溶液(Na2CO3)
|
Ca(OH)2溶液
|
过量CO2
|
C
|
CO2(HCl)
|
AgNO3溶液(含稀硝酸)
|
饱和NaHCO3溶液
|
D
|
CO(NO2)
|
观察颜色或湿润的淀粉KI试纸
|
水
|
解析:选C。A.氢氧化钠不仅可以除去乙酸,也可以使乙酸乙酯发生水解,错误;B.氢氧化钙不仅可以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沉淀,也可以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沉淀,错误;D.水能除去二氧化氮,但是又生成另外一种气体杂质一氧化氮,错误。
7.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