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类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不合理的是( )
A. 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B.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C. 根据物质的聚集状态,将物质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
D. 根据水溶液或熔融状态是否能够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分散系的分类依据是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而不是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故A项不合理;
B项,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项合理;
C项,物质的聚集状态有三种:气态、液态和固态,故C项合理;
D项,根据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可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故D项合理。
故答案选A。
2.下列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蔗糖水溶液 B. CO2 C. 铜 D. NaOH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都一定为化合物,据此进行判断。
【详解】A.蔗糖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均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但是蔗糖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B.CO2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所以CO2的水溶液能导电,但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是碳酸不是CO2,所以CO2是非电解质;
C.铜是单质,所以铜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D.NaOH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均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能够导电,NaOH属于电解质;
故答案选B。
3.下列表述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
A. 氧化钠和水 B. 碳酸钠粉末与盐酸
C.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 次氯酸见光分解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只有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才能发生电子转移,体现在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据此进行分析。
【详解】只有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才能发生电子转移,体现在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A. 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故A不符合题意;
B. 碳酸钠粉末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故B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故C不符合题意;
D.次氯酸见光分解为盐酸和氧气,氯元素、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电子转移,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4.同位素有广泛的用途,如13C呼气法在医学上常用于幽门螺旋杆菌的诊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3C的核外电子数是6 B. 13C的摩尔质量是13
C. 13C与14N的中子数不同 D. 13C与14N的质子数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13C的质子数为6,质量数为13,核外电子数6,由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可以知道,中子数为13-6=7;
A.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13C的核外电子数是6,故A正确;
B. 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所以13C的摩尔质量是13g/mol,故B错误;
C.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