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N2和O2混合 B. 常温、常压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C. H2和O2化合生成H2O D. C+O2
C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氮气和氧气混合时?S>0,体系混乱度增加,属于自发过程;
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常温、常压下是非自发过程;
C.H2和O2化合生成H2O
反应是△H<0的放热反应,△S <0,低温时△H-T•△S<0,属于自发过程;
D.碳和氧气的反应是△H<0的放热反应,属于自发过程;
答案选B。
【点睛】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与熵变的综合判据,当△H-T•△S<0时,反应可自发进行,反之不能。
2.对于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下列措施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都变化的是
A. 增大压强 B. 升高温度 C. 使用催化剂 D. 多充入O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气体压强和反应物浓度只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催化剂增大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自然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但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也不变,故A错误;
B.升高温度,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都增大,且化学平衡常数发生变化,故B正确;
C.使用催化剂,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
D.多充O2,活化分子百分数、平衡常数不变,故D错误。
答案选B。
3.在恒温、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A(g)
3B(g)+C(g),若反应物在前20s由3mol降为1.8mol,则前20s的平均反应速度为
A. v(B)=0.045mol/(L·s) B. v(B)=0.03mol/(L·s)
C. v(C)=0.03mol/(L·s) D. v(C)=0.06mol/(L·s)
【答案】A
【解析】
前20s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υ(A)=
=
=0.03mol/(L·s),则前20s的平均反应速率υ(B)=
υ(A)=0.045 mol/(L·s),υ(C)=
υ(A)=0.015 mol/(L·s),答案选A。
点睛:同一反应同一时间段内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但意义相同;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4.下列叙述中,一定能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改变
B. 正、逆反应速率改变
C.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改变
D. 混合体系的压强改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如果反应前后体积相等,减小体积、加大压强后浓度改变,但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都改变,但平衡不移动,故B错误;
C.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一定是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如果各组分的百分含量改变,一定发生化学平衡移动,故C正确;
D.如果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则压强对平衡无影响,故D错误。
故选C。
5.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3H2
2NH3。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3v(H2)正=2v(NH3)逆 B. 单位时间生成m mol N2的同时生成3m mol H2
C.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变化 D. 容器内的总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性不变,以此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