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黑格尔曾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一句伟大的话。”下面对黑格尔的话评价正确的是( )
A.有道理,因为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没一点道理,因为它没有看到道德对人的约束作用
C.有道理,因为它否定了神和宗教的作用
D.没一点道理,因为它否定了绝对权威和传统
解析:选A。“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的名言,它将关注的目光引向人和人类社会,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应予以肯定。
2.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都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
A.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判断社会道德的标准
B.不符合礼的事,就不看、不听、不说、不做
C.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D.通过教育手段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解析:选D。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均肯定教育对美德的作用,D项正确。A项是苏格拉底的主张,B、C两项是孔子的主张。
3.西方文化看重个性,更多的是从人性自由的角度去理解生机蓬勃的个性。这种文化传统最早的体现是古希腊( )
A.克里特文明 B.迈锡尼文明
C.发达的海外贸易 D.人文主义精神
解析:选D。这里强调的是文化传统,彰显人的个性的是古希腊的人文主义精神。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体现的是尚武精神,海外贸易属于经济上的表现。
4.“人应该与上帝平起平坐,因为两者同为世界主宰。”主张这种观点的是( )
A.古希腊的智者学派
B.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者
C.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
D.近代的儒学思想家
解析:选C。材料的观点把矛头直指上帝的神权统治,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古希腊没有“上帝”;中世纪神学突出上帝的地位;近代的儒学思想家不信奉“上帝”。
5.观察下图,与图二文学作品的内容相比,图一文学作品最突出的特点是( )

图一 图二
A.反对皇权专制 B.反封建礼教
C.反殖民侵略 D.反教会压迫
解析:选D。《红楼梦》主要反映了封建制度走向衰落,B是《红楼梦》的内容,两部作品均没有A、C方面的内容。《十日谈》把矛头主要指向天主教会和教士,反对教会的腐朽统治,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
6.《追寻古罗马》中写道:拥有新灵魂的人们,不再憧憬来世的天堂,而是要把天堂建立在地球之上。下列属于“拥有新灵魂的人们”的是( )
A.屋大维 B.查士丁尼
C.拉斐尔 D.克利斯提尼
解析:选C。材料体现的是反对教会虚幻的神学说教,追求现世幸福的人文主义思想,属于人文主义者的是拉斐尔,其他三人都不是人文主义者。
7.恩格斯在评论17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不管他剧本中的情节发生在什么地方——在意大利、法兰西还是那伐尔,其实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永远是他所描写的怪僻的平民、自作聪明的教书先生、可爱然而古怪的妇女们的故乡,merry England(快乐的英国)。总之,你会看到这些情节只有在英国的天空下才能发生。”据此判断,这一评论所指的作家是( )
A.彼特拉克 B.米开朗琪罗
C.薄伽丘 D.莎士比亚
解析:选D。“不管他剧本中的情节发生在什么地方”“你会看到这些情节只有在英国的天空下才能发生”,突出剧本的英国特色,只有莎士比亚是16—17世纪英国文学大师。其他三人都是意大利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其作品不可能突出英国特色。
8.对于几乎处于同一时期的这二人(如图)思想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