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课时检测必修3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1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章节测试
  •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现行)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347 K
    上传用户wangxiaohong
  • 更新时间2020/5/21 16:33:43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①戏曲表演的发展                        ②绘画艺术的演变

③墓葬文化的沿革                             ④火药武器的使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选A。从图片内容来看可以用来研究戏曲表演,故正确;从绘画方面来看可用来研究绘画艺术的演变,故正确;从图片的作用来看可用来研究墓葬文化变革,故正确;我国使用火药武器开始于唐末,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2.南戏在宋代兴起,《史书》载:金阊(今苏州城西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材料反映了南戏兴盛的根本原因是(  )

A.市民休闲娱乐的需要                    B.城市商业的兴盛

C.宋代文人阶层的扩大                        D.统治者的推崇

解析:选B。宋代的文化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戏曲发展也是很明显,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

3.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材料表明(  )

A.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B.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

C.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D.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

解析:选D。戏剧为统治者服务只是材料中一个方面,故A项错误;儒道佛逐渐合流是在隋唐时期,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只是材料中的一个方面,故C项错误;戏曲是市民文化发展的表现,但在市民文化素养不高的时代,广为流传的戏剧不自觉地起到道德教化的功能,统治者神化关羽,这种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了戏剧的内容和价值取向,故D项正确。

4.元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描述的是一位叫窦娥的女子受害含冤而死,她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大旱三年。最终这三桩誓愿都得以实现。这种描写(  )

①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②折射了劳动人民的正义呼声

③反映了儒家的天人感应理论

④表现了封建法制的阶级属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D。《感天动地窦娥冤》设计了三桩誓愿显灵的超现实情节,表明窦娥的冤屈的深重、反抗的强烈,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故①错误;通过文学作品反映下层劳动妇女的苦难,隐晦表达对社会不公的抗争,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故②正确;窦娥发下的誓愿均违背自然界的规律,但是作者都让其最终实现,追溯其思想根源,来自于儒家思想的天人感应学说,本质上带有限制暴政的民本观点,故③正确;封建法制本质上是维护地主阶级统治,这与材料维护劳动人民的意愿相反,故④错误,D项符合题意。

5.明代中叶,昆曲兴起并逐渐成为戏剧主流。在江南,不仅城乡公开演出,士大夫的厅堂也成为表演场地。代表作品《牡丹亭》描述了女子追求自由爱情等内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昆曲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②江南经济繁荣有利于昆曲的发展

③戏剧作品向理学的传统规范挑战

④今天的京剧就是由昆曲发展而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故①错误;按题目所述并结合所学,明代中叶的江南,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的精神追求为昆曲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故正确;传统的理学束缚人性,三纲五常对女性、对自由爱情的束缚是常态,这些在材料提到的昆曲中遭到了挑战,故③正确;京剧是在道光年间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的,故④错误,C项符合题意。

6.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

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

解析:选A。乾隆末年,三庆班进京演出;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出现了“同光十三绝”;京剧是我国广为流传的剧种,民国以来,又逐步走向世界,成为民族瑰宝。综上所述,可知选择A项。

7.“京剧的形成是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京剧的特点(  )

A.百戏之祖                                  B.达到高峰

C.推陈出新                                  D.日臻成熟

解析:选C。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故A项错误;材料京剧的形成是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表明着重介绍的是京剧形成过程中的特点,没有反映高峰,故B项错误;交流”“新的综合”“新剧种的出现说明了京剧是在其他戏种交流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创新出来的新剧种,故C项正确;成熟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8.戏剧表演十分讲究功法。甩发功在戏曲表演中经常使用。多为男性角色甩动头顶扎束的一绺长发,表现惊慌失措、悲愤交加、疼痛欲绝以及仓皇逃命、垂死挣扎等激烈异常的情绪和情境的一种表演特技。这说明中国戏剧的什么特征(  )

A.虚拟性                                    B.程式化

C.舞蹈性                                    D.声情并茂

解析:选B。中国戏剧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程式化,即用固定的形式进行表演。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执着探索、大胆革新创造,构成了一整套相互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创造的舞台艺术形象既丰富多彩,又用法严谨,使之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京剧作为表演艺术的最大特点,在于虚实结合,最大限度的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则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不以勇猛火爆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所有这些成就,在世界表演艺术大花园里,不愧是一朵独放异彩的奇葩。

材料二 清初京师梨园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