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
1.“民主和科学思想是近代中国新文化的主体……在流传了数千年的以儒学为主,以道教、佛学和诸子百家为辅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打开一个缺口,并进而……取而代之。”其原因不包括( )
A.中国社会危机严重 B.西方思想不断传入
C.新兴阶级日益崛起 D.传统文化根深蒂固
解析:选D。民主科学思想能够取代传统思想与当时中国社会危机严重、不断传入的西方思想、日益崛起的新兴阶级等因素是分不开的。D项不属于民主科学思想传播的原因。
2.北京大学曾是新文化运动的摇篮,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期间,在办学上采取“兼容并包”的方针,在当时的主要目的是( )
A.吸引外来文化
B.提倡学术自由至上
C.促进民主改革
D.鼓励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的把握。袁世凯当时在思想界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很显然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实质是要让资产阶级新思想、新文化得以传播,故答案为D。A、B不是主要的目的;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主要涉及思想领域。
3. “作为流产了的共和悲剧的见证人,新文化自由主义者们被迫相信,即使最精心设计和最进步的制度,也只是纸上的计划,不能达成必须的改革目标。”为此“他们”( )
A.主张建立西方民主制度 B.力图从思想上改造国民
C.极力将中西方文化融合 D.提出了人民民主新体制
解析:选B。由“即使最精心设计和最进步的制度,也只是纸上的计划”可见他们对西方民主制度的作用已不太相信,故A项错误;见证了辛亥革命的失败之后,他们看到民主制度的作用有限,便发动新文化运动,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以西方思想贬低中国传统思想,故C项错误;人民民主新体制是新中国的基本民主制度,故D项错误。
4.李泽厚曾说:“启蒙的目标,文化的改造,传统的扔弃,仍是为了改变中国的政局和社会的面貌。”他的这番话,可以直接用于评论( )
A.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解析:选D。鸦片战争与“文化的改造”不符,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与“文化的改造,传统的扔弃”不符,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与“文化的改造,传统的扔弃”不符,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提倡西学、否定传统文化,与“启蒙的目标,文化的改造,传统的扔弃”相符,故D 项正确。
5.钱玄同1913年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到,并发表《深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但不几年,却宣扬“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他的这种转变说明了( )
A.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B.发展教育必先实现共和
C.钱玄同对儒学态度摇摆不定
D.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的权威
解析:选D。1913年处于袁世凯统治时期,推行尊孔复古,才有了钱玄同1913年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到,并发表《深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发展教育必先实现共和也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冲击了传统的权威,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钱玄同宣扬“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的权威,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6.顾颉刚在《悼蔡元培先生》一文中说,1920年有一天去取北大《日刊》,却早被学生抢光,原来这天报上登着招录女同学的名字,大家要先睹为快呢!这种现象反映出北大( )
A.汇聚了众多的具有新思想的学者
B.开始以女子为主要招生对象
C.是具有民主、科学思想传统的学校
D.办学宗旨突破了封建旧道德
解析:选D。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招收女学生是近代男女平等的思想的实践,反映了北大实践了近代民主思想,故A项错误;刚开始招收女学生,并非是以女生为主,故B项错误;北大的思想传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