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该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是( )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C.“文革”期间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解析:选A。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春,因此符合条件的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1956年,毛泽东曾明确提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说各种意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人们在学术研究中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B.任何议论都可以自由发表在报刊上
C.思想言论自由是宪法赋予人们的权利
D.宪法与法律是学术思想自由的依据
解析:选D。材料体现的是“双百”方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的限定条件表明,宪法与法律是学术思想自由的依据,故D项正确。A、B两项表述过于绝对化;C项表述过于宽泛,故排除。
3.1956年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在文学、电影、戏剧创作上展现出了勃勃生机,涌现出如《红旗谱》《青春之歌》《关汉卿》等家喻户晓的作品,这一盛况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双百”方针的确立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解析:选B。依据时间“1956年后”和所学文学、电影等艺术的发展以及设问的限定词“直接原因”可知B项正确。A项和C项不是直接原因;D项与材料无关系。
4.1961年,有中央领导人在文艺工作会议上说:“文化部一位副部长到四川说:川剧落后。得罪了四川人。当时一位同志回答: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我看这位同志很勇敢,回答得好!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这表明( )
A.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
B.中国共产党实行“科教兴国”政策
C.文学创作受到“大跃进”的干扰
D.新中国文艺反映了现实生活
解析:选A。“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体现了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故A项正确。B、C、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排除。
5.1957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问题”的文章,对清华大学的教学思想提出了不同意见,引发了一场历时三个月的大辩论。清华报刊连篇累牍地刊登批判钱伟长的文章,并最终把他打成了“右派”。“批判钱伟长”在当时违背了( )
A.“百花齐放”方针
B.“百家争鸣”方针
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
D.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
解析:选B。“百花齐放”是在艺术领域,“百家争鸣”是在学术领域,题干体现的是学术争论,因此答案为B项。
6.毛泽东说话“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在各个学术部门可以有许多派、许多家,可是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这一主张 ( )
A.体现了“双百”方针 B.造成学术受政治干扰
C.有利于文艺繁荣 D.捍卫了社会主义文化
解析:选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由材料关键信息“世界观……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可知,学术受到政治干扰,所以答案选B。
7.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解禁了并非直接表现爱情的曾被列为靡靡之音的禁歌《乡恋》。当时,晚会现场设置了4部观众点播电话,越来越多的点播都是要求李谷一演唱《乡恋》的。《乡恋》的解禁表明( )
A.中国人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B.流行音乐已成为音乐发展的主流
C.文学艺术仍受“左”倾思想的束缚
D.大众传媒对政府决策起决定作用
解析:选A。1983年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文艺工作刚刚从过去的“左”倾思想束缚中得到解禁,由此可知B、C两项不符合史实与题意,均排除;D项说法明显错误,直接排除;题干材料表明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开始追求个性解放,故本题选A项。
8.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最早播放的迈克·杰克逊的歌曲,就是那首著名的《四海一家》。它在中国的传播不仅没有遭遇到任何阻力,反而催生出它的衍生产品,罗大佑的《明天会更好》和郭峰的《让世界充满爱》,连演唱的方式也如出一辙。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体现多元世界的共同追求
B.说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趋势
C.“良知复兴”运动席卷全球
D.中国对外开放进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