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

下载扣金币方式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子类期中期末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76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20/5/21 20:28:18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0
-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
资源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唐诗语言的诗化,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它的语法,一是它的词汇。以前者为基础的如五七言形式的成熟,虚字的可以省略,新鲜的表现手法等等,使得语句更精练、更自然、更解放。而后者则是它的丰富的词汇。这些词汇是在诗歌创作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基于生活而形成的。一个诗人写一首诗,很少同时由他自己来创造诗的形式、诗的语法,诗的词汇等,而是基于前人以及他自己在这方面所累积的无数成果而创作。从这个意义上说,一首成熟的诗歌,可以说既是个人的又是集体的收获。
所谓诗的词汇,并非在生活的词汇之外另外有什么词汇。那种词汇也是偶然有的,近于典故的性质,如金波之为月光,银海之为雪景,芙蓉之为羽帐等,写诗时虽可以适当地使用,但究竟主要不能依靠这些;正如写诗主要不能依靠典故一样。诗歌中的形象最好是直接从事物本身得来,所以《诗品?序》说:“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这至少说明了最平常的真理。诗坛的普遍繁荣,正是要建立在这最平常的真理之上,可是一般生活语言中的词汇怎样才能成为富于诗意的词汇呢?
中国封建社会从汉帝国发展到唐帝国,虽然经过是曲折的,成熟的程度有所不同,但都属于封建社会的上升阶段,生活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累积了生活经验,也累积了生活感受,仿佛一个住了几十年而没有剧烈变化的家乡,其中一木一石,都能唤起生活中丰富的感受和联想。“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个“月”,这个“关”,从秦汉一直到唐代,累积了多少人们的生活史,它们所能唤起的生活感受的深度与广度有多么普遍的意义!正是这样,这首诗才能如此形象地典型地被歌唱出来。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这个“柳”是何等地为生活所熟悉。然而诗化的过程也不单纯是生活的熟悉,正如上层建筑与基础的关系一样,一个民族心理和特征的形成,虽决定于它的生活,也渊源于它的文化传统。从《采薇》的“杨柳依依”,到《古诗十九首》的“郁郁园中柳”,“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