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安石变法之前,监察官员主要由皇帝挑选任命:变法开始后,王安石打破惯例,着手参与监察官员的挑选工作。其主要目的是( )
A.掌控监察机构 B.推进变法实施
C.打击守旧势力 D.改革科举制度
解析:选B。材料“变法开始后,王安石打破惯例,着手参与监察官员的挑选工作”反映了王安石通过挑选监察官员来为变法服务,故选B项。
2.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的措施是(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将兵法 D.设军器监
解析:选A。青苗法,是指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货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这使农民在耕种、收获季节不至于缺乏种子和粮食,又免受高利贷盘剥,符合题干意思。故选A项。
3.免役法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规定废除过去的差役办法,改由官府募人应付。募役的费用按照户等高下分担,其名目除“免役钱”之外,又增加“助役钱”。免役法的实行( )
A.限制了富商大贾的盘剥 B.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限制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免役法征收免役钱,这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故选C项;市易法、均输法限制了富商大贾的盘剥,故排除A项;方田均税、青苗法有利于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故排除B项;免役法可以使原来轮充职役的农民回乡务农,并没有限制小农经济的发展,故排除D项。
4.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 )
①加强政府的统治 ②限制官僚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选D。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是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富国措施,并没有加强政府的统治,故①错误。限制官僚地主的利益是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的共同目的,故②正确。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是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的共同作用,故③正确。青苗法在施行过程,并没有减轻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④错误,②③正确,故选D项。
5.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 )
A.保马法 B.将兵法
C.募役法 D.市易法
解析:选D。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满足了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的需求,增加了国家的收入,故选D项。
6.从关注民生的角度看,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税法的目的是( )
A.加强百姓的户籍管理 B.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C.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 D.维护政府的统治
解析:选C。方田均税法是指由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这样豪强地主隐瞒的大量土地被清丈出来,而那些靠山林荒地为生的民户免除了赋税负担,故答案为C项。A、B两项与民生无关,D项与方田均税法无关,排除A、B、D三项。
7.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是( )
A.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C.解除外部威胁 D.打击朝廷内的腐朽势力
解析:选B。保甲法的措施是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以十家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保丁,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以此来维持农村封建统治秩序,保甲法维护了农村社会治安,建立了全国军事储备。结合材料“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可知,王安石的目的是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故B项正确。
8.王安石变法中,为了解决北宋初期以来“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而采取的措施是( )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设军器监
解析:选C。将兵法就是把禁军的厢、军、营、都四级编制改为将、部、队三级编制,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的局面,故C项正确;保甲法是维持地方治安的措施,故A项错误;保马法是保甲养马法,故B项错误;军器监主要是负责监督制造武器以提高武器的质量,故D项错误。
9.21世纪各国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北宋时王安石为变法培养人才进行了教育改革。下列对王安石变革教育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废除了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
B.太学教科书的内容是儒家经典
C.学校教育成为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