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促使孙中山放弃改良走上反清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
A.上书清政府的失败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义和团运动被镇压 D.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
答案 A
解析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但上书如石沉大海。孙中山由此放弃了对清政府的幻想,转而走上革命的道路。故选A项。
2.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了三民主义,它( )
A.表达了社会各阶层的政治经济要求
B.明确提出了民族、民主、反帝思想
C.是比较完整的中国民主革命纲领
D.提出了民主革命时期彻底的土地纲领
答案 C
解析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虽然存在着巨大的缺陷,但其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等方面,所以它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故C项正确。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改造当时的中国社会中,最能体现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当时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措施是( )
A.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B.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宣布国内各民族平等 D.规定国家的主权属于国民
答案 A
解析 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在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下实行责任内阁制。故选A项。
4.下列关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由国民党直接领导的 B.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
C.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最终都未取得成功
答案 A
解析 B、C两项正确表述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性质和目的,排除;护国运动虽使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但未能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实现民主共和,中国革命的任务仍未完成,中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最终”来看还是失败了,故D项也应排除;1913年袁世凯镇压了二次革命后,就解散了国民党,所以1915年爆发的护国运动,1917年爆发的护法运动都不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A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故选A项。
5.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孙文之幸运和伟大之处,便是他居然能两度掌握主题。”最能代表孙中山两度掌握时代主题的革命活动分别是 ( )
A.辛亥革命、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C.二次革命、护法运动 D.辛亥革命、国共合作
答案 D
解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要求开辟独立发展道路,孙中山顺应中国社会发展要求,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20世纪初期,反帝反封建成为时代潮流,孙中山顺应这一趋势,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故选D项。
[能力提升]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盖责任内阁之要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对于议会负责是也。
——宋教仁《国民党欢迎会演说词》
材料二 我现在不怕国民党用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
——袁世凯
材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