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论基督教徒的自由》一文指出:“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而得生’。我们的得救,无须借助机构来实现。”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A.讲诚信的人一定会因为他的信义而重新被他人认可
B.有信义的人一定会因为其信义获得新生
C.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的事先安排
D.世间俗人直接对话上帝,灵魂就可得到拯救
解析:选D。马丁·路德宗教主张的核心思想: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即“因信称义”。这实际上是要求尊重人,尊重每个人自己对信仰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盲目服从教会的说教。因此选D项。A、B两项是对马丁·路德宗教主张的曲解。C项是出自加尔文的先定论。
2.下列表述不符合加尔文宗教改革内容的是( )
A.《圣经》的权威至高无上
B.财富使人陷于罪恶,不能得救
C.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
D.思想核心是“先定论”
解析:选B。“财富使人陷于罪恶,不能得救”是天主教会的说教,故选B项。其他三项符合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内容。
3.英国的清教主张“纯洁”英国国教,清除其中的天主教残余,提倡节俭和勤奋,反对奢侈浪费。这实质上反映了( )
A.国教与清教矛盾尖锐
B.天主教成为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C.启蒙思想已广泛传播
D.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润和积累资本的愿望
解析:选D。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节俭和勤奋,反对奢侈浪费”是符合早期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润和积累资本愿望的,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润和积累资本也是需要清除天主教的残余的,例如简化宗教仪式,让新兴资产阶级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工商业活动等,本题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注意“节俭和勤奋,反对奢侈浪费”等关键的字眼和“积累资本”之间的内在联系。
4.中世纪欧洲成立的宗教裁判所,又叫“异端”裁判所,存在了500多年之久,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曾被判为“异端”活活烧死了,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被罗马教法廷判为终身监禁,后获释客死异乡。对以上史实的正确理解是( )
A.宗教裁判所专门迫害非天主教徒
B.宗教裁判所是天主教会为控制人们思想而设立的
C.宗教裁判所严重阻碍了欧洲科学文化的发展
D.宗教裁判所制造了许多冤案,是一个非法组织
解析:选C。凡是不符合教会教义的都被称为“异端”,材料所举例子都是近代杰出人物,所以C项正确。
5.英国天主教神父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
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
解析:选D。威廉·廷得尔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这说明他主张宗教改革,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项和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材料体现不出“信仰自由”,故C项错误。
6.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它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它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文中的“它”反映的思想是( )
A.“因行称义” B.“因信称义”
C.“先定论” D.“理性主义”
解析:选B。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学说认为,人人只要靠虔诚的信仰就可以得救,全体信徒皆教士。
7.对“先定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先定论”反映了资本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