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编辑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语文)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5金币 立即下载
3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3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名校月考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75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20/6/3 13:39:17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2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词与音乐的关系 中国古代诗歌一开始便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尚书》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就是说诗是用来表达人们情感意志的,歌则是用来咏唱那些表达思想情感的言辞,五声旋律紧紧依附着歌唱,而律吕则是用来调谐五声的。可见言志之诗和歌唱关系之密切。从原始歌谣,到“诗三百篇”,都是诗乐一体,密不可分的。 到了战国时期,楚地歌辞本来也是合楚地音乐而歌的,如《孺子歌》等,而大诗人屈原的笔下开始发生变化,一方面,他的《九歌》仍按乐调写新辞,另一方面,他的《离骚》中虽然“乱曰”等极少数地方也许能唱,但全诗373句,2490多个字的主体部分只能诵读而不能歌唱。这就开始将配乐而歌的“诗”,演变成为纯语言艺术的“徒诗”,这种用文字来表达的诉诸视觉的“徒诗”重在抒发个人情怀;而与乐一体的诉诸听觉的“乐歌”,则重在抒写群体心态。屈原开始了个人独立歌唱的新时代,这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汉代的乐府诗,是配乐歌唱的,在乐工的眼里,当然不把歌辞放在首位,甚至有任意割裂和拼凑歌辞以入乐的现象。但创作诗歌的人们的兴奋点,主要不在诗歌能否入乐演唱上。到了汉末建安时代,“三曹”“七子”等群星将诗坛映照得一片通明!他们中也有一些诗歌是按乐府旧调写成,可以入乐歌唱;但摆脱音乐而写诗,已经逐渐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作诗重在抒发自己的情感,诗的文学生命开始高于诗的音乐生命。再往后,摆脱音乐的诗人们,又转向构成诗歌最基本的要素——语言——去寻求节奏和音律之美,也就是用诗歌内在的语言声韵不同,语调的抑扬变化所产生的音律美,代替从诗的外部配加上去的回旋起伏的音乐美,这就是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永明体”诗,正如有的学者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