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通史版)2021高考一轮复习第7单元第2讲辛亥革命课时作业(历史 含解析)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1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一轮复习
  • 教材版本通史版(现行)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38 K
    上传用户wangxiaohong
  • 更新时间2020/8/11 9:37:49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一、选择题
1.(2019·宁夏银川一中高二期末)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D.欧风美雨对中国社会的冲击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辛亥革命时期”“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可知,此时的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危机,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形成了挽救社会危机、国家民族命运的思想,故B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反映的民族意识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故排除;“欧风美雨对中国社会的冲击”并不是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故排除D项。
2.(2019·辽宁部分重点高中联考)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扬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  )
A.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                   B.清政府重视民众舆论

C.巡抚张曾扬徇私枉法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