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20•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质检)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凡在内府役作的工匠,“量其劳力,日给钞贯”。这一规定客观上推动了( C )
A.民间手工业迅速发展 B.小农经济的巩固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激发工匠生产积极性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明朝对在官府做工的工匠给予工钱,这有利于提高工匠的购买力,刺激消费,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民间手工业的信息;B选项错误,支付工匠工钱与小农经济的巩固无关;D选项错误,激发工匠的积极性是直接影响,不是客观效果。
2.(2020•辽宁高三模拟)清代乾隆八年,唐英所著的20幅《陶冶图说》描绘了制瓷业的20道工序;景德镇的《浮梁县志》又记载了22种制瓷业工种。这可以论证出当时( A )
A.制瓷业专业化程度较高 B.制瓷工序繁琐工种混杂
C.瓷都景德镇制瓷业发达 D.制瓷业已出现雇佣关系
解析:根据“制瓷业的20道工序”“22种制瓷业工种”说明分工细密,专业化程度高,故A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工种混杂,排除B;22种制瓷业工种不能体现出制瓷业发达,排除C;D材料没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