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 NH3 B. SO2 C. NO2 D. NO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气体的收集方法应该从气体的密度、水溶性、是否有毒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找出最好的收集方法。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是:1.排水法,适用于不易溶于水的气体。例如氢气,氧气;2.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比空气密度大,溶于水的气体,例如二氧化碳,氯气;3,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比空气密度小,溶于水的气体,例如氨气。A、氨气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A不正确;B、SO2也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不正确;C、NO2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因此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不正确;D、NO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NO2,所以只能用排水法收集,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气体收集方法的判断
2. 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 NO2通入FeSO4溶液中 B. CO2通入CaCl2溶液中
C. NH3通入AgNO3溶液中 D. SO2通入Ba(NO3)2溶液中
【答案】B
【解析】
NO2与水反应生成的硝酸将FeSO4氧化成Fe3+使溶液呈黄色,A错;CO2与CaCl2不
反应B项正确;NH3通入AgNO3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NH3过量沉淀溶解,C错;SO2通入Ba(NO3)2溶液中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D正确。
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该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浓硫酸与铝不发生反应,可在常温下用铝制容器贮藏贮运浓硫酸
B. 二氧化硅不与任何酸反应,可用石英制造耐酸容器
C. 二氧化氯具有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D.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做食品漂白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常温下,浓硫酸和铝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该现象为钝化现象,因此常温下用铝制容器贮藏贮运浓硫酸,故A错误;
B.二氧化硅能和HF反应,反应方程式为SiO2+4HF=SiF4↑+2H2O,故B错误;
C.二氧化氯具有氧化性,且不会生成有害的有机氯化物,因此ClO2被称为“绿色消毒剂”,所以二氧化氯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故C正确;
D.二氧化硫有毒,不能用于食品的漂白,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钝化属于化学变化。
4.下列各实验现象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A. CCl4、乙烯都能使溴水颜色变浅
B. 将SO2通入氯化钡溶液至饱和,再加入氯水或苛性钠溶液,都产生白色沉淀
C. 稀硫酸中加入铜粉不反应,再加双氧水或通入氧气,铜粉都会溶解
D. 铁、铜放入冷的浓硫酸中,表面都没有明显的现象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烯可使溴水褪色,发生的是加成反应,四氯化碳使溴水褪色是发生了萃取,属于物理变化,二者原理不同,故A错误;
B.将SO2通入氯化钡溶液至饱和,再加入氯水,亚硫酸被氯气氧化
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加入苛性钠溶液,生成亚硫酸钡沉淀,二者原理不同,故B错误;
C.铜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的后面,所以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双氧水是强氧化剂,在酸性溶液中能够氧化铜生成硫酸铜,铜粉溶解;通入氧气,在酸性溶液中能够氧化铜生成硫酸铜,铜粉溶解,原理相同,故C正确;
D.铁片置于冷的浓硫酸中钝化,无明显现象,铜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在常温下不反应,而不是钝化,只是反应速率缓慢而已,原理不同,故D错误;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