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48分,每题3分,共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元素符号、反应方程式、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等通常叫做化学用语。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中错误的是( )
A.次氯酸的电子式:H········
B.S2-的结构示意图:
C.O-18的原子符号:O
D.CO2分子的结构式:O===C===O
[解析] 次氯酸电子式中O原子在中间,A项错。
[答案] A
2.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稳定同位素,稳定同位素分析法近20年来在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中获得广泛应用。如在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2H、3C、15N、18O、34S等常用作环境分析指示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34S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
B.12CO和14CO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C.13C和15N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2
D.2H+结合OH-的能力比1H+的更强
[解析] 34S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34-16=18,A项错误;12CO和14CO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基本相同,B项正确;C原子的质子数为6,N原子的质子数为7,则13C和15N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7-6=1,C项错误;2H+与1H+化学性质几乎相同,2H+与1H+结合OH-的能力相同,D项错误。
[答案] B
3.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核电站因为9.0级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受损,产生严重的核泄漏。核泄漏物中含放射性元素碘-131,则有关碘-131(I)和碘-127(I)说法正确的是 ( )
A.I和I的中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
B.I和I的质子数相同,互为同位素
C.I和I的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
D.I有放射性而I无放射性,说明两者化学性质不同
[解析] I和I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是不同的核素,A项错误;I和I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B项正确;I和I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方式相同,C项错误;I和I的核外电子数相同,两者化学性质相同,D项错误。
[答案] B
4.核内中子数为N的R2+,质量数为A,则n g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A.(A-N+8) mol B.(A-N+10) mol
C.(A-N+2) mol D.(A-N+6) mol
[解析] 由R2+所带的电荷数可知,R显+2价,其氧化物为RO,摩尔质量为(A+16) g·mol-1,n g RO的物质的量为 mol。1 mol RO中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A-N+8) mol,则 mol RO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A-N+8) mol。
[答案] A
5.下列关于物质结构和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F3、CCl4中所有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B.18 g H2O和D2O的中子数都为10NA
C.78 g Na2O2晶体中所含离子数目为3NA
D.氯气与NaOH反应的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解析] BF3中B原子没有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A项错误;18 g H2O和D2O的中子数分别是8NA、×10NA=9NA,B项错误;78 g Na2O2的物质的量是1 mol,晶体中所含离子数目为3NA,C项正确;氯气与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有离子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有离子键、极性键的形成,没有非极性键的形成,D项错误。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