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欲除去Cl2中的少量HCl气体,可选用( )
A.NaOH溶液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石灰水
解析:选B 利用了HCl极易溶于水而Cl2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的原理。
2.检验Cl-时所用试剂HNO3的作用是( )
A.防止CO的干扰 B.防止Cl-的干扰
C.生成Ag2CO3沉淀 D.防止NO的干扰
解析:选A 检验Cl-加入的AgNO3溶液,能与CO结合生成Ag2CO3白色沉淀,干扰Cl-的检验。
3.如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a、b、c、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已知:2KMnO4+16HCl(浓)===2KCl+5Cl2↑+2MnCl2+8H2O,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a处变蓝,b处变红棕色
|
氧化性:Cl2>Br2>I2
|
B
|
c处先变红,后褪色
|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
|
C
|
d处立即褪色
|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漂白性物质
|
D
|
e处变红色
|
还原性:Fe2+>Cl-
|
解析:选D a处变蓝,b处变红棕色只能说明氧化性:Cl2>Br2,Cl2>I2,A项错误;c处先变红,说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c处后褪色,是由于次氯酸具有漂白性,B项错误;d处Cl2与NaOH反应生成NaCl、NaClO和水,红色褪去可能是因为NaOH被消耗完造成,也有可能是生成漂白性物质,故不能说明一定是生成的物质具有漂白性,C项错误;e处变红色是因为Fe2+被氧化为Fe3+,Fe3+与SCN-反应生成红色溶液,由此可见还原性是Fe2+>Cl-,D项正确。
4.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取氯气并回收氯化锰溶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用装置丙收集氯气并防止污染空气
D.用装置丁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解析:选B 装置乙中Cl2能被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