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作业(十)
[基础巩固]
一、氯气的制备
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气溶于水:Cl2+H2OH++Cl-+HClO
B.氯气和烧碱作用:Cl2+OH-===2Cl-+H2O
C.浓盐酸制取氯气:MnO2+2H++2Cl-Cl2↑+Mn2++H2O
D.CO2通入澄清石灰水:
CO2+Ca2++OH-===CaCO3↓+H2O
[解析] B、C、D电荷不守恒,同时B、C、D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 A
2.在制氯气时有如下操作: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 ②缓缓加热,加快反应,使气体均匀逸出 ③在圆底烧瓶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 ④从盛有浓盐酸的分液漏斗中将浓盐酸缓缓滴入烧瓶中
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②①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③②④⑤
[解析] 制取氯气的实验操作顺序为: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连接处漏气,向圆底烧瓶中加入固体药品二氧化锰粉末,从分液漏斗中缓缓加入浓盐酸,加热,待气体均匀放出时收集气体,氯气有毒,最后连有尾气吸收装置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空气,所以正确操作顺序为①③④②⑤,故C正确。
[答案] C
3.实验室用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产生少量的氯气。若反应过程中消耗了7.3 g HCl,理论上可收集到的氯气的质量( )
A.等于3.55 g B.小于3.55 g
C.大于3.55 g D.约等于7.1 g
[解析] 理论上可收集到的氯气的质量,可直接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设收集到氯气的质量为x,则
4HCl(浓)+MnO2MnCl2+Cl2↑+2H2O
4×36.5 g 71 g
7.3 g x
x=3.55 g。
[答案] A
4.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制取无水AlCl3(易升华),其中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干燥氯气
C.用装置丙制取并收集AlCl3
D.用装置丁处理丙中排出的尾气
[解析] Cl2能被碱石灰吸收,故不能用于干燥Cl2。
[答案] B
二、Cl-的检验
5.在未知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判断溶液中含有( )
A.Cl-、SO B.Cl-、NO
C.Cl-、CO D.Cl-、OH-
[解析] 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沉淀中含AgCl,原溶液含Cl-;将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为CO2,说明原溶液中含CO。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