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②乙醇和丁醇;③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①甲酸乙酯和乙酸钠,分层。
②乙醇和丁醇互溶,但沸点不同。
③单质溴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以此来解答。
【详解】①甲酸乙酯和乙酸钠,分层,选择分液法分离。
②乙醇和丁醇互溶,但沸点不同,选择蒸馏法分离。
③单质溴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选择萃取法分离。
故选C。
2.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基团间相互作用来解释的是
A. 与Na反应时乙醇的反应速率比水慢
B. 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
C. 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乙烷不能
D. 甲苯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而乙烷不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醇中羟基不如水中羟基活泼,说明烃基对羟基产生影响,故A不选;B.苯酚可以看作是苯基和羟基连接,乙醇可以可作是乙基和羟基连接,苯酚能跟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则说明苯基对羟基有影响,故B不选;C.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官能团,而乙烷中没有碳碳双键,因此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说明基团间的相互影响,故C选;D.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甲基受苯环的影响导致甲基上的H活泼,而乙烷不能,可说明苯环对甲基有影响,故D不选;故选C。
3.山萘酚(Kaempf erol)结构如下图所示,且大量存在于水果、蔬菜、豆类、茶叶中,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如抗氧化、抑制肿瘤生长及保护肝细胞等作用。下列有关山萘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结构式中含有羟基、醚键、酯基、碳碳双键
B. 可发生取代反应、水解反应、加成反应
C. 可与NaOH反应,不能与NaHCO3反应
D. 1 mol山萘酚与溴水反应最多可消耗4 mol Br2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结构式中含有2个苯环和羟基、醚键、羰基、碳碳双键,A错误;
B、该物质不能发生取代反应,B错误;
C、酚羟基有酸性,可与NaOH反应,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强,所以不能与NaHCO3反应,C正确;
D、1mol山萘酚与溴水反应最多可消耗5mol Br2,D错误。
答案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