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 蒸馏 B. 升华 C. 过滤 D. 萃取
【答案】B
【解析】
蒸馏是根据沸点不同分离相互溶解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升华是固体受热之后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干馏是将固体物质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萃取是利用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而将溶质从一种溶剂中提取到另一种溶剂中的方法;由题中“就置火上”“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可知涉及的操作是升华,故选B。
2.用烧碱固体配制0.100mol/L NaOH溶液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不需要的是( )
A.
检漏 B.
量取 C.
转移 D.
定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操作步骤分析判断。
【详解】A项:容量瓶在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A项需要;
B项:固体配制溶液时,不需要量取液体体积,B项不需要;
C项:固体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需沿玻璃棒转移到容量瓶中,C项需要;
D项:洗涤液转入容量瓶后进行定容,当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D项需要
本题选B。
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 ℃时反应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另一种化合物。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
A. 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 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 CCl4是一种化合物 D. 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金刚石的构成元素为碳,属于非金属单质,故A错误;
B.根据元素守恒定律可知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故B正确;
C.四氯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C正确;
D.CCl4和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碳单质)和NaCl,是置换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0.1 NA个水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
B. 11.2 L CO2气体的分子数为0.5 NA
C. NH3的摩尔质量等于NA个氨分子的质量之和
D. 101 kPa、4 ℃时,18 mL水和202 kPa、27 ℃时32 g O2所含分子数均为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于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不能用标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水的体积,选项A错误;
B、没有告诉是标准状况下,无法计算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选项B错误;
C、氨气摩尔质量是17g/mol,而NA个氨分子为1mol,也是17g,所以在数值上相等,选项C错误;
D、由于101k Pa、4℃时,18 mL水的质量是18g,物质的量是1mol;32g氧气物质的量是1mol,所以二者含有的分子数均为NA,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5.配制250 mL 0.1 mol·L-1的盐酸时,下列实验操作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A. 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
B.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C. 用量筒量取所需浓盐酸倒入烧杯后,用水洗涤量筒2~3次,洗涤液倒入烧杯中
D. 定容后倒转容量瓶几次,发现凹液面最低点低于刻度线,再补加几滴蒸馏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则液面在刻度线下方,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B、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液面在刻度线上方,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C、用量筒量取所需浓盐酸倒入烧杯后,用水洗涤量筒2~3次,洗涤液倒入烧杯中,则溶质的物质的量增加,浓度偏高;
D、定容后倒转容量瓶几次,发现凹液面最低点低于刻度线,再补几滴蒸馏水,溶液增加,浓度偏低;
答案选C。
【名师点晴】有关俯视、仰视的分析可以参照下图:


结果:仰视时,容器内液面高于刻度线;俯视时,容器内液面低于刻度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