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有机物结构或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
B. 将溴水加入苯中,溴水的颜色变浅,这是由于发生了萃取
C. 乙烷和丙烯的物质的量共1 mol,完全燃烧生成3 mol H2O
D. 一定条件下,Cl2在甲苯的苯环或侧链上均可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乙烯会产生二氧化碳,会引入新的杂质,故A错误;
B.溴水和苯不发生化学反应,将溴水加入苯中,溴水的颜色变浅,是发生了萃取过程,故B正确;
C.乙烷和丙烯的分子式分别为C2H6、C3H6,含H原子数相同,都为6,则乙烷和丙烯的物质的量共1mol,完全燃烧生成可3molH2O,故C正确;
D.甲苯中有甲基,甲基可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在催化作用下,苯环上氢可被取代,故D正确;
故答案选A。
2.下列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
A.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 乙醇的化学式:C2H5OH
C. 钙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 CH4分子的比例模型
【答案】D
【解析】
A.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故A错误;B.乙醇的化学式为C2H6O,故B错误;C.钙离子的核电荷数为20,不是18,故C错误;D.CH4分子的比例模型为
,故D正确;答案为D。
点睛:解决这类问题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有:①书写电子式时应特别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阴离子及多核阳离子均要加“[ ]”并注明电荷,书写共价化合物电子式时,不得使用“[ ]”,没有成键的价电子也要写出来。②书写结构式、结构简式时首先要明确原子间结合顺序(如HClO应是H—O—Cl,而不是H—Cl—O),其次是书写结构简式时,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应该写出来。③比例模型、球棍模型要能体现原子的相对大小及分子的空间结构。
3.现有四种晶体,其离子排列方式如图所示,其中化学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微粒所在晶胞位置,利用均摊法计算微粒数目之比,得到化学式。
【详解】A.A位于体心,数目为1,B位于顶点,数目为8×
=1,微粒数目为1:1,即化学式为AB,故A错误;
B.E和F分别位于晶胞的顶点位置,各占4个,即晶胞中两种微粒数目相等,化学式为EF,故B错误;
C.X位于体心,数目为1,Y位于面心,数目为6×
=3,Z位于顶点,数目为8×
=1,微粒数目比值为1:3:1,化学式为XY3Z,故C正确;
D.A位于顶点和面心,数目为8×
+6×
=4,B位于棱心和体心,数目为12×
+1=4,数目之比为1:1,化学式为AB,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4.对于实验室制备乙烯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用的反应药品为1体积酒精和3体积浓度为1mol/L的硫酸
B. 收集乙烯可用排水法,也可用排空气法
C. 温度计要插入反应液体的液面下
D. 加热时要缓慢加热到170℃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实验室制备乙烯时,所用的反应药品为1体积酒精和3体积浓度为18.4mol/L的硫酸,故A错误;
B项、乙烯密度与空气相近,不能采用排空法,只能采用排水法,故B错误;
C项、反应温度在140℃时,乙醇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170℃时发生脱水内脱水生成乙烯,温度计要插入反应液体的液面下,以控制温度在170℃时生成乙烯,故C正确;
D项、反应温度在140℃时,乙醇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170℃时发生脱水内脱水生成乙烯,加热时要迅速加热到170℃,故D错误;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