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的“诗”情“化”意,分析正确的是( )
A.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B. “日照澄洲江雾开”中伴有丁达尔效应
C.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中“玉”的成分是硅酸盐,该句诗表明玉的硬度很大
D.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B.雾属于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玉”的成分是硅酸盐,熔点很高;
D.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详解】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碳酸钙的分解反应,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日照澄州江雾开”中,雾属于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玉”的成分是硅酸盐,熔点很高,‘试玉要烧三日满’与硬度无关,故C错误;
D.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转化为酒精不是水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2.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荣获了诺贝尔奖。已知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282 g·mol-1
B. 青蒿素中C、H、O的质量之比为15∶22∶5
C. 1 mol青蒿素的体积约为22.4 L
D. 1 mol青蒿素中含11 mol H2
【答案】A
【解析】
【详解】A.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282 g·mol-1,故A正确;B.青蒿素中C、H、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22:5,故B错误 ;C.青蒿素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故C错误,D.青蒿素中不含H2,故D错误;本题选A。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物有关
B. 酒精、次氯酸钠消毒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C. 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 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A.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主的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的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故A正确;
B.乙醇能够杀菌消毒,但乙醇不具有氧化性,故B错误;
C.蛋白质溶液为胶体,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故C正确;
D.稀硫酸是电解质溶液,氢氧化铁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然后氢氧化铁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而溶解,故D正确;
答案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