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 解析版)

下载扣金币方式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子类期中期末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042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20/10/16 13:33:20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
-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
资源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会治理是国家的职能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治理的基本内容。
乡村治理。“天下之治,始于里胥,终于天子,其灼然者矣” “治天下,必治一国始;治一国,必自治一乡始”。我国历史上中央直接任命的官吏一般虽止于县一级,但乡里纳入了国家行政治理体制。乡里行政组织及其吏员大体以唐宋为界,分为“乡官制”和“职役制”两个阶段,其地位前期高于后期。乡里基层组织兼有民间社区特征,如依靠乡里代表性人物、宗族乡绅力量,乡规乡约协同国家治理;通过树立乡村道德人物形象,建立以年齿为中心的礼制秩序,听取并选拔乡村舆论所称颂人物担任官职等多种手段,以贯彻国家意志。一些参与乡村治理的人物,非国家正式吏员编制,体现出一定的自治性,他们对国家力所不及的乡村事务进行补充,在许多时期发挥出较好的功能。但乡村治理并不能称为自治,因为无论在哪个时期,国家对乡村都有绝对的支配权,这突出反映在司法权被控制在县一级。
知晓民情。“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是历史经验。秦王朝严厉的舆论控制,是其速亡原因之一。顾炎武认为:“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然则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人之议矣。又说:“天下风俗最坏之地,清议尚存,犹足以维持一二。至于清议亡,而干戈至矣。“历代统治者采取派出风俗使者、巡视官员,邀请民间人士顾问对话,甚至微服私访等方式,了解地方官治理下的社会状况,为国家决策提供咨询。汉代著名的“盐铁会议”,就邀请了社会上的文学贤良参加,就盐铁是否官营等问题与官方公开辩论。而历代地方民众亦有向各级政府上诉、上告、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