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编辑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语文 解析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5金币 立即下载
3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3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名校月考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95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20/10/16 13:33:58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谶言源于古代巫文化,本指古代巫师、方士等以谶术所作的预言。从先秦起谶言在历史故事中已多有记载。到了明清时期,谶言被广泛运用于小说叙事中,它在文学创作中有逃避文字狱的特殊作用,是这一时期独具特色的叙事方式。 《红楼梦》多以诗词的形式来预示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即诗谶。小说中最大的一个谶是在第五回贾宝玉游太虚幻境时,看到了金陵十二钗图册和判词以及“红楼梦曲”,大篇幅的谶词中暗藏了贾府中主要女性的悲剧结局以及这个大家族分崩离析的兆示。类似整部《红楼梦》的结构框架,只是表达得十分含蓄,需要读者从后面的情节中去细品。 另外小篇幅的诗谶散落在各个回目之中,随意穿插。曹雪芹以谶言的手法和诗词隐语的特点,使每个人物口中或笔下的咏物诗词既是个人遭际的抒发,寄托了身世的慨叹,又隐含着对自己的命运前途的预感,从而与人物刻画结合得贴切自然,成为人物性格描写的一个点睛之处。《红楼梦》中的谶除了主要以诗词的形式出现,也有少量图谶,以图画配上含有诗词隐语式的文字来预测人物的命运,如十二钗的判词均配有图。也有单独以图作谶的,如宝钗的金锁上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文字图案。谶言在《红楼梦》中构成一个系统的结构,从内部推动情节的发展,对结局进行暗示和隐喻,以预言出现,以应验结尾。另一方面亦是作者借助神的力量,对世人的劝诫、警示和点化。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