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稻高杆(H)对矮杆(h)为显性,抗病(E)对感病(e)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若让基因型为HhEe的水稻与“某水稻”杂交,子代高杆抗病:矮杆抗病:高杆感病:矮杆感病=3:3:1:1,则“某水稻”的基因型为
A.HhEe B.hhEe C.hhEE D.hhee
【答案】B
【解析】
高杆和矮秆这一对相对性状,子代中高杆:矮秆=1:1,说明亲本为测交类型子,即亲本的基因型均为Hh×hh;抗病与感病这一对相对性状,子代中抗病:感病=3:1,说明亲本均为杂合子,即亲本的基因型均为Ee,综合以上可知,亲本水稻的基因型是HhEe×hhEe,故B正确。
2.某种成熟沙梨果皮颜色由两对基因控制。a基因控制果皮呈绿色,A基因控制呈褐色;而B基因只对基因型 Aa个体有一定抑制作用而呈黄色。果皮表现型除受上述基因控制外同时还受环境的影响。现进行杂交实验(两组杂交实验亲代相同),杂交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
亲代
|
F1 表现型
|
F1 自交所得 F2表现型及比例
|
一
|
绿色×褐色
|
全为黄色
|
褐色:黄色:绿色=6:6:4
|
二
|
全为褐色
|
褐色:黄色:绿色=10:2:4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基因所在的 DNA由甲乙两条链构成,在有丝分裂后期,甲乙两链分布在不同的染色体上
B.第一组 F2 中,黄色的基因型为 AaBB、AaBb,褐色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1/3
C.研究者认为第二组的 F1全为褐色若是环境因素导致,则两组 F1的基因型均为 AaBb
D.第二组 F1全为褐色若是某个基因突变导致,则 F1的基因型为 Aabb
【答案】D
【解析】间期DNA复制是分别以DNA的单链为模板生成双链DNA,DNA加倍后,甲乙两条链位于不同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在后期结束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时甲乙两条链分布于不同的染色体,A正确;第一组实验,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是9:3:3:1,一共有16个组合,说明子一代为AaBb,所以子二代中黄色的基因型为 AaBB、AaBb,褐色纯合子AABB、AAbb比例为2/6=1/3,B正确;两组实验的子二代的组合数为16,说明子一代都为AaBb,C正确;若第二组 F1全为褐色若是某个基因突变导致,则 F1的基因型为 AaBb,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