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编辑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语文 解析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5金币 立即下载
1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3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名校月考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89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20/10/21 13:48:52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2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道德修养方面,陶渊明提出“抱朴含真”作为奉行的原则。“朴”,本是老子的观念,他曾说过“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复归于朴”“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等。老子所说的“朴”有时指道,即宇宙万物的总根源、绝对精神之类的东西,有时又指未曾沾染礼法和智巧的淳朴、素朴的人性。陶渊明所说的“抱朴含真”用的是后一种意义上的“朴”的概念。关于“真”,陶渊明在诗歌《连雨独饮》中说:“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百情远,是忘了世情,但还没有忘天。再进一步,连天也忘却了。但天并未离去,这体现为“真”,即天真。什么是真呢?《庄子》中说:“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又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真”与世俗相对立,指的就是人类自然的本性。“抱朴含真”的意思就是,保持这种本性,使它免受礼教的约束或名利的牵绊。在陶渊明看来,一个人只要善于养真,保持真想,就能独立于污浊的社会之外了。 “抱朴含真”又体现了陶渊明的社会理想。他认为,上古生民是最真朴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