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编辑
四川省广元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 解析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5金币 立即下载
3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3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期中期末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030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20/11/11 10:41:01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第I卷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功过格,就是记录并度量“功”“过”的格册簿子,是一种广泛流传于中国古代民间社会的善书。功与过、善与恶,是主观抽象的概念,很难进行度量,而功过格通过一定形式将其量化,使之在最大程度上契合修持者的道德实践需求。应该说,这既是中国人的创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实用价值理性”的一种体现。功过格之所以不称为“善恶格”,应与中国传统文化包容、含蓄、内敛的特色有关。 现存最早的功过格是作于“大定辛卯之岁”的《太微仙君功过格》,该功过格最初属于一种道教修持法门,无论奉持该“格”抑或“远恶迁善”,都以“成仙”为主要目标。南宋以降,功过格这一修持方法逐渐超越了道家畛域,在儒释道三教合力推动下,深入而广泛地走向士庶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善书的功过格一方面宣扬传统道德规范,推动儒家伦理世俗化、民间化;一方面呈现极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体现了伦理价值与道德实践的完美结合。若以现代人的眼光系统审视功过格的文化价值及思想史意义,可供反思,更能为当今道德建设提供镜鉴。 功过格作为一种善书,其思想根源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善恶报应思想和功德积累传统。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