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1.(2020·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校级模拟)水的凝固点为0 ℃,酒精的凝固点为-117 ℃,小华同学把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体放入易拉罐,将易拉罐表面擦干净后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冷冻室温度可达-5 ℃)中,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从冷冻室取出混合液体时,却发现混合液没有凝固。同时观察到易拉罐周围有“白气”冒出,易拉罐外表面的下部和底部有白色粉末状物质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混合液体从冷冻室取出时与放入前相比,温度没有发生改变
B.将酒精加入水后,会使水的凝固点升高
C.白色粉末物质是冰,是由水凝固而成
D.易拉罐周围“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解析:混合液体从冷冻室取出时与放入前相比,温度降低了,故A错误。将酒精加入水后,会使水的凝固点降低,故B错误。白色粉末物质是冰,是由水蒸气凝华而成,故C错误。易拉罐周围“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故D正确。
2.(2020·山东省滕州市校级月考)如图所示是某种晶体加热熔化时,它的温度T随时间t的变化图线,由图可知( D )

A.图线中间平坦的一段,说明这段时间晶体不吸收热量
B.这种晶体熔化过程所用时间是6 min
C.A、B点对应的物态分别为固液共存状态、液态
D.在图线中的AB段,吸收的热量增大了分子势能
解析:图线中间平坦的一段,温度不变,晶体吸收的热量转化为分子的势能,故A错误。A、B平坦的一段线段是晶体熔化的过程,所用的时间为4 min,故B错误。晶体在A点时刚开始熔化,晶体还处于固态,在B点时,晶体全部熔化,变成液态,故C错误。在图线中的AB段为晶体熔化阶段,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破坏晶体的规则结构,分子势能增大,故D正确。
3.(2020·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二下学期检测)取一横截面积是3×10-2 m2的不高的圆筒,筒内装水0.6 kg,用它来测量射到地面的太阳能。某天中午在太阳光照射下2 min后,水的温度升高了1 ℃。已知射到大气层的太阳能只有约42%到达地面,另外约58%被大气吸收或反射而未到达地面。设直射到水面的太阳能均被水吸收,则太阳辐射的功率最接近于下列的哪一个值(太阳与地球间距离约为1.5×1011 m,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B )
A.1.2×1026 W B.4.7×1026 W
C.2.8×1028 W D.5.5×1028 W
解析:横截面积是3×10-2 m2的圆筒在2 min内吸收的热量为Q=cmΔt=4.2×103×0.6×1 J=2.52×103 J
在阳光直射下,地球表面每平方米每秒钟获得的能量为E===700 J/(m2·s)
每平方米每秒钟射到大气层的太阳能总量为E0=
太阳辐射的功率为P=E0·4πr2代入数据解得,P=4.7×1026 W,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