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复习课

【知识体系】


主题1 原子的核式结构
1.电子的发现: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
2.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甚至被撞了回来.
3.三个原子模型的对比.
原子模型
|
实验基础
|
原子结构
|
成功和局限
|
“枣糕”
模型
|
电子的发现
|
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球内,电子镶嵌其中
|
可解释一些实验现象,但无法说明α粒子散射实验
|
核式结构模型
|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
原子的中心有—个很小的核,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集中在核里,电子在核外运动
|
成功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及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
|
玻尔的原子模型
|
氢原子光谱的研究
|
在核式结构模型基础上,引入量子观念
|
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及原子的稳定性,不能解释较复杂原子的光谱现象
|
说明:认识原子结构的线索:气体放电的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汤姆孙的“枣糕”模型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玻尔模型
【典例1】 在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 )
A.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B.正电荷在原子内是均匀分布的
C.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
D.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
解析: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使卢瑟福惊奇的就是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这是由于α粒子带正电,而原子核极小,且原子核带正电,故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α粒子能接近原子核的机会很小,大多数α粒子都从核外的空间穿过,而与电子碰撞时如同子弹碰到尘埃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改变.选项C、D的说法虽然没有错误,但与题意不符.
答案:A
针对训练
1.(多选)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α粒子沿原方向运动,说明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是α粒子受力平衡的结果
B.绝大多数α粒子沿原方向运动,说明这些α粒子未受到明显的力的作用,说明原子内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C.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内质量和电荷量比α粒子大得多的粒子在原子内分布空间很小
D.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内的电子对α粒子的吸引力很大
解析: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绝大多数α粒子沿原方向运动,说明α粒子未受到原子核明显的力的作用,也说明原子核相对原子来讲很小,原子内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选项A错误,B正确;极少数发生大角度偏转,说明受到金属原子核明显力作用的空间在原子内很小,α粒子偏转,而金原子核未动,说明金原子核的质量和电荷量远大于α粒子的质量和电荷量,电子的质量远小于α粒子,α粒子打在电子上,α粒子不会有明显偏转,故选项C正确,D错误.
答案: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