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 粒子和宇宙

1.下列核反应方程式中,表示核聚变过程的是( )
A.P→Si+e
B.H+H→H+n
C.6C→7N+ 0-1e
D.90U→90Th+He
解析:轻核聚变是指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并释放出核能的反应,所以由此可知A是衰变反应,B是轻核聚变,C是β衰变,D是α衰变,B正确.
答案:B
2.(多选)如图所示,托卡马克(Tokamak)是研究受控核聚变的一种装置,这个词是toroidal(环形的)、kamera(真空室)、magnit(磁)的头两个字母以及katushka(线圈)的第一个字母组成的缩写词.根据以上信息,下述判断中可能正确的是( )

A.这种装置的核反应原理是轻核的聚变,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太阳发光的原理类似
B.线圈的作用是通电产生磁场使带电粒子在磁场中旋转而不溢出
C.这种装置同我国秦山、大亚湾核电站所使用核装置的核反应原理相同
D.这种装置可以控制热核反应速度,使聚变能缓慢而稳定地进行
解析:聚变反应原料在装置中发生聚变,放出能量,故A项正确;线圈通电时产生磁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伦兹力作用不飞出,故B项正确;核电站的原理是裂变,托尔马克的原理是聚变,故C项错误;该装置使人们可以在实验室控制反应速度,平稳释放核能,故D项正确.
答案:ABD
3.(多选)关于轻核聚变和重核裂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聚变反应的条件是聚变物质的体积达到临界体积
B.发生聚变反应时的原子核必须有足够大的动能
C.我国已建成生产的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前者是利用核聚变释放核能,后者是利用核裂变释放核能
D.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聚变成一个氚核,已知质子质量为1.007 3u,中子质量为1.008 7u,氚核质量为3.018 0u,则该反应中释放的核能约为6.24 MeV(1u相当于931.5 MeV)
解析:由核聚变的条件为需要高温,发生核聚变时不需要达到临界体积,A错误;发生聚变反应时,要求两核子应能达到较近的距离,故应使原子核有足够大的动能,B正确;目前的核电站均采用核裂变;聚变的应用尚在试验阶段,C错误;该核反应中质量亏损Δm=1.007 3u+2×1.008 7u-3.018 0u=0.006 7u,则释放的核能ΔE=Δmc2=0.006 7×931 MeV=6.24 MeV,D正确.
答案:BD
4.已经证实,质子、中子都是由称为上夸克和下夸克的两种夸克组成的,上夸克带电为e,下夸克带电为-e,e为电子所带电量的大小,如果质子是由三个夸克组成的,且各个夸克之间的距离都为l,l=1.5×10-15 m.试计算质子内相邻两个夸克之间的静电力(库仑力).
解析:质子带电为+e,所以它是由2个上夸克和1个下夸克组成的.按题意,三个夸克必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这时上夸克与上夸克之间的静电力应为Fuu=k=k
代入数值解得Fuu=46 N,为斥力上、下夸克之间的静电力F′ud=k=k
代入数值解得:F′ud=23 N,为吸引力.
答案:上夸克间静电力F=46 N,为斥力上、下夸克间静电力为23 N,为吸力

[A级 抓基础]
1.关于粒子的分类,目前人们认为粒子世界是由下列哪三类粒子构成的( )
A.媒介子、夸克、强子 B.夸克、轻子、强子
C.媒介子、轻子、强子 D.质子、中子、电子
解析:按照粒子与各种相互作用的不同关系,把粒子分为三大类,即强子、轻子和媒介子.
答案:C
2.关于核聚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与裂变相比轻核聚变辐射极少,更为安全、清洁
B.世界上已经有利用核聚变能来发电的核电站
C.要使轻核发生聚变,必须使它们的距离达到10-15 m以内,核力才能起作用
D.地球聚变燃料的储量十分丰富,从海水中可以提炼出大量核聚变所需的氘核
解析:与裂变相比,核聚变有下面的几个优势:(1)安全、清洁、辐射少;(2)核燃料储量多;(3)核废料易处理.但核聚变发电还没有投入实际运行,所以B项是不正确的.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