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粒子和宇宙

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1~3题为单选题,4、5题为多选题)
1.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首次发布“嫦娥三号”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如图所示。科学家发现在月球上含有丰富的He(氦3)。它是一种高效、清洁、安全的核聚变燃料,其参与的一种核聚变反应的方程式为He+He→2H+He。关于He聚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 )

A.聚变反应不会释放能量
B.聚变反应产生了新的原子核
C.聚变反应没有质量亏损
D.目前核电站都采用He聚变反应发电
解析:聚变反应是将质量较小的轻核聚变成质量较大的核,聚变过程会有质量亏损,要放出大量的能量。但目前核电站都采用铀核的裂变反应。综上所述,选项B正确。
2.2010年3月31日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实现首次质子束对撞成功。科学家希望以接近光速飞行的质子在发生撞击之后,能模拟宇宙大爆炸的能量,并产生新的粒子,帮助人类理解暗物质、反物质以及其他超对称现象,从根本上加深了解宇宙本质,揭示宇宙形成之谜。欧洲科研机构宣布他们已经制造出9个反氢原子。请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是( B )
A.由1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1个带负电荷的反质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正电子构成
C.由1个带负电荷的反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1个不带电荷的中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正电子构成
解析:根据反粒子定义,“反粒子”与“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但带有等量的异性电荷。 因此“反氢原子”应该具有与氢原子相同的质量,相反的电荷符号且等量的电荷量。所以反氢原子是由H核和e构成的。
3.2002年,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01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中,有一次是加拿大萨德伯里中微子观测站的结果,该站揭示了中微子失踪的部分中微子在运动过程中转化为一个μ子和一个τ子。在上述研究中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①若发现μ子和中微子的运动方向一致,则τ子的运动方向与中微子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②若发现μ子和中微子的运动方向一致,则τ子的运动方向与中微子的运动方向可能一致
③若发现μ子和中微子的运动方向相反,则τ子的运动方向与中微子的运动方向一定一致
④若发现μ子和中微子的运动方向相反,则τ子的运动方向与中微子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反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中微子在转化为μ子和τ子的前后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定律。
4.(2020·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关于聚变和裂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D )
A.聚变反应的条件是聚变物质的体积达到临界体积
B.太阳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仍保持1000万度以上的高温,其主要原因是太阳内部进行着剧烈的热核反应
C.铀核裂变时一定同时放出3个中子
D.为了使裂变的链式反应容易进行,最好用纯铀235
解析:裂变反应的条件是裂变物质的体积达到临界体积,选项A错误;太阳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仍保持1千万度以上的高温,其主要原因是太阳内部进行着剧烈的热核反应,选项B正确;重核裂变时用中子轰击重核,产生多个中子,中子又会撞击重核,产生更多的中子,使裂变不断进行下去,这就是链式反应,铀核裂变时能同时释放2~3个中子,故C错误;铀235越纯,越容易发生链式反应,故D正确。
5.(2020·安徽省明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已知氘核的比结合能是1.09 MeV,氚核的比结合能是2.78 MeV,氦核的比结合能是7.03 MeV。某次核反应中,1个氘核和1个氚核结合生成1个氦核,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
A.这是一个裂变反应
B.核反应方程式为H+H→He+n
C.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是17.6 MeV
D.目前核电站都采用上述核反应发电
解析:1个氘核和1个氚核结合生成1个氦核,这是两个比较轻的核转化成中等质量的核,所以属于聚变反应,A错误;根据质量数和质子数守恒,可以知道当1个氘核和1个氚核结合生成1个氦核时会有一个中子生成,B正确;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称做比结合能。根据题意可知,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是ΔE=(7.03×4-2.78×3-1.09×2)MeV=17.6 MeV,C正确;目前核电站都是采用核裂变技术,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