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综合检测(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射线中,除了与入射波长λ0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大于λ0的成分,这个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关于康普顿效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康普顿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B.当光子与晶体中电子碰撞后,光子能量减少
C.当光子与晶体中电子碰撞后,光子频率增加
D.当光子与晶体中电子碰撞后,光子质量不变
解析:康普顿效应现象说明光子具有动量,即具有粒子性,故A错误;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发现在散射的X射线中,除了与入射波长λ0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大于λ0的成分,根据λ=,动量变小,根据p=mc,光子质量减小,根据E=mc2光子的能量减小,故B正确,C、D错误.
答案:B
2.电子的发现是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开创了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新时代,下列关于电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孙发现不同物质发出的阴极射线的粒子比荷相同,这种粒子即电子
B.β衰变时原子核会释放电子,说明电子也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C.电子穿过晶体时会产生衍射图样,这证明了电子具有粒子性
D.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它的穿透能力比α射线和γ射线都弱
解析:汤姆孙发现不同物质发出的阴极射线的粒子比荷相同,这种粒子即电子,故A正确;衰变现象是原子核内部的中子转化为质子同时失去一个电子,故B错误;电子穿过晶体时会产生衍射图样,这证明了电子具有波动性,故C错误; 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它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弱,比α射线强,故D错误.
答案:A
3.下列关于核反应方程及描述,正确的是( )
A.42He+Al→P+是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的核反应方程
B.U→Xe+Sr+n是核聚变方程
C.H+H→He+n是α衰变方程
D.N+He→O+H是α衰变方程
解析:该方程是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的核反应方程,找到了放射性的同位素30P,故A正确;该方程是核裂变方程,但方程书写错误,故B错误;该方程是轻核聚变反应,故C错误;该方程是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方程,故D错误.
答案:A
4.2018年8月19日报道,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净化后的含氚水中,仍残留有其他放射性物质,其中部分物质半衰期长达1570万年.有关原子核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8个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当有4个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就是该元素的半衰期
B.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α射线的速度与光速相当,穿透能力很强
C.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出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
D.汤姆孙首先发现了中子,从而说明原子核内有复杂的结构
解析:半衰期具有统计规律,对大量的原子核才适用,故A错误;天然放射性现象中产生的α射线速度为光速的十分之一,电离能力较强,穿透能力较弱,故B错误;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并且将电子释放出来,故C正确;电子的发现,表明原子有复杂的结构;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表明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D错误.
答案:C
5.一个放电管发光,在其光谱中测得一条谱线的波长为1.22×10-7 m,已知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普朗克常量h=6.63×
10-34 J·s,则该谱线所对应的氢原子的能级跃迁是( )

A.从n=5的能级跃迁到n=3的能级
B.从n=4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
C.从n=3的能级跃迁到n=1的能级
D.从n=2的能级跃迁到n=1的能级
解析:波长为1.22×10-7 m的光子能量E=h= J≈1.63×10-18 J≈10.2 eV,从图中给出的氢原子能级图可以看出,这条谱线是氢原子从n=2的能级跃迁n=1的能级的过程中释放的,故D项正确.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