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编辑
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语文)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5金币 立即下载
1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3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名校月考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190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20/12/17 14:04:00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传统的艺术崇尚空灵之美,中国古代诗学亦复如此。空灵美作为中国古代诗作艺境的极致,占有极高的地位。许多诗论家往往拈出一些妙语金言式的象喻和独标一格的范畴对此加以认 识,诸如“镜花水月”神”“味”“诗无达诂”“诗不可解”,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古代诗学 着意虚无、标举空灵的审美追求。 “镜花水月”,是中国诗论史上一个常见的比喻,其渊源来自佛典,后移之论诗。严羽说:“盛 唐诗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镜中 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正如屠隆所说:“诗道之所贵者,在体物肖形,传神写意,妙入玄中,理 超象外,镜花水月,流霞回风,人得之解颐,鬼闻之欲泣也。”“镜花水月”作为佛喻,移来论诗, 形象地说明了诗作的审美特质:诗不必实求,应以空灵淡远为尚。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