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方俗谚语是深入浅出的群众语言,是传承中华文化、体现中国风范和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然而,方俗谚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亟待发掘、整理。
方俗谚语是人们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的智慧结晶。谚语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生产生活领域,例如,“看花容易绣花难”,说的是知易行难。方俗谚语富有哲理,给人启迪。例如,“心急喝不了热粥”,提醒人们只有注重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改变。方俗谚语的实践性和哲理性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如,“话不说不透,灯不挑不亮”,反映了说话与明理的辩证关系,也反映了与民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经验。
方俗谚语口语性强,浅近易懂,但不失深刻。例如,习近平总书记曾用“鞋子合不合适,自己穿了才知道”比喻对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人人都能理解的“大白话”比抽象复杂的政治语言更易深入人心。同时,方俗谚语还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常常使用轻声词、儿化词,讲求音节的和谐和句式的整齐。从语言表达上来看,既有“好汉不吃眼前亏”之类的直接铺陈叙述,也有“万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等综合运用不同修辞手法的文学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