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战国时期,不仅诸子“游走讲学”成为一种盛况,而且“士人游宦于列国”也司空见惯,如孔子先后到过周、齐、卫、宋、蔡、楚等地,苏秦、张仪等来往于各国之间。据此可知,当时
A. 百家争鸣进入了顶峰 B. 文化统一成了共识
C. 区域文化的融合加强 D. 儒学的主流地位提高
2.有学者认为:孔子主张人在修养成长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其间并无逻辑上的矛盾和不彻底。其中“他律”是指
A. 仁者爱人 B. 君主法治
C. 礼乐规范 D. 三省吾身
3.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仁”和“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孟子认为道德修养是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