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新人教版】(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时素养评价(含解析)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1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章节测试
  • 教材版本部编版(新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004 K
    上传用户zwq123zwq
  • 更新时间2021/6/3 10:04:31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选择题每小题6,非选择题40,100)

1.1932,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德国第一大党,纳粹是德语“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缩写的音译。上述材料说明(  )

A.纳粹党具有极强的军事侵略性

B.经济大危机对德国的打击特别严重

C.纳粹党上台具有一定社会基础

D.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正式形成

【解析】选C。“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无法体现军事侵略性,A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经济危机打击的严重性,B错误;材料中口号反映了德国人民要求摆脱《凡尔赛条约》对其不公正的待遇,改变现有政府软弱的现状,而纳粹势力则正好适应了人民的这种要求,C正确;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是在1936,D错误。

2.希特勒对外强调“反对赤祸”,却在国内许诺要实行“社会主义”,其实质是(  )

A.调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