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19届四川乐山三模)“五四”事件爆发时,报刊杂志多以“学生界事件”“示威事件”来命名,梁漱溟曾就运动著文《论学生事件》;一个月后,“五四运动”就已成为媒体的普遍用语了。这是因为( )
A.国内近代传媒技术落后 B.事件升级加剧社会关注
C.历史事件总会稳定发展 D.马克思主义已广泛传播
解析:选B 材料“一个月后,‘五四运动’就已成为媒体的普遍用语了”说明五四运动在一个月后依旧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故选B项;材料表达了媒体对五四运动表述的名称变化,与技术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总会稳定发展”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五四运动的确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但与材料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
2.(2019届山东济宁二模)理论界对五四运动有着不同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五四”精神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第二种观点认为,“五四”运动表现最充分、最强烈的是“科学与民主精神”。第三种观点认为,人的启蒙是五四运动的精髓和真谛。这说明( )
A.历史事件难以客观评价 B.阶级立场决定历史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