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作业提升练七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含解析)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1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一轮复习
  • 教材版本通史版(现行)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41 K
    上传用户zwq123zwq
  • 更新时间2021/8/9 16:19:16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40分钟 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1·玉溪模拟)下表内容反映出二人的分歧在于 (  )
人物
 主  张
陆九龄
此心此理,我固有之;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心明,则万事万物的道理自然贯通
朱熹
“理”产生于天地万物之先;伦理纲常永远存在,“不可磨灭”;致知格物只是一事
A.天理与人欲的关系
B.理的存在形式与求理方式
C.儒家伦理道德的地位
D.理是否为世界万物之本原
【解析】选B。陆九龄认为“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朱熹认为“‘理’产生于天地万物之先”;陆九龄认为“心明,则万事万物的道理自然贯通”,朱熹认为“致知格物只是一事”。由此可知,陆九龄认为理在心中,只要“心明”即可求得理;朱熹认为理存在于万事万物中,需要格物致知才能求得理。因此两者的分歧在于理的存在形式与求理方式,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天理与人欲的关系,故A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儒家伦理道德的地位,故C错误;D是两者主张的共同点,故错误。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