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政治优先:郑和下西洋和朝贡贸易更多地体现了宣扬“天朝大国”的政治目的,缺乏深层的经济动力是明代对外交往的显著特点,这阻碍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是导致中国逐渐落伍的重要原因。
5.优势明显:明代在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中,仍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处于出超地位,瓷器、丝绸、茶叶等大量商品输往世界,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这一局面一直延续到工业革命前。
二、明代的民族政策及影响
1.政策
(1)卫所体系:对汉族聚居区或民族杂居区的少数民族,统一编入卫所(一部分编入府、州、县)里加以管理。
(2)土司制度:主要针对西南边疆,由封建王朝任命和分封当地贵族进行管理,地方上具有一定的自治性。
2.积极影响
(1)实行“因俗而治”,让少数民族保留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这种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重大意义。
(2)维护和巩固了边境稳定,为明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有利于加强民族间的交融。
3.消极影响
(1)在具体执行中,有时单纯依赖征服,有时又一味强调政治安抚,未能真正做到“恩威兼施”。
(2)“恩威兼施”需要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由此而导致的繁重徭役,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为镇压各地方的起义,又削弱了边境的防务力量。
(3)把主要力量用在北部边防线上,而忽视了海防建设。尤其是影响了统治者对边患的认识,意识不到西方殖民者来华的根本目的是殖民掠夺。
【经典例题】
1. (2021全国Ⅱ卷·27)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 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 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