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政治黑暗,官场腐朽,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
(2)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队伍的壮大,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文化作品的需求进一步通俗化,这是小说在明清时期繁荣的物质和社会基础。
(3)小说体裁,在经历了唐代传奇,宋元话本这一过程后,到明清时期已非常成熟。
(4)印刷术的进步促进了小说的繁荣。
【经典例题】
1.(2021广东卷·5) 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
A. 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 B. 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
C. 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 D. 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
【答案】A
【解析】根据“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婉言矩行’等意”可知明代生员的服饰中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说明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故选A;科举制是有利于社会流动的,排除B;根据服饰的差别不能说明社会等级日益固化,排除C;生员的服饰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市民文化无关,而且也不能说明市民文化突破了礼制从限定,排除D。
2. (2021全国Ⅰ卷·27)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