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编辑
甘肃省兰州一中2022-2023年高三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5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期中期末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37 K
    上传用户goldfisher
  • 更新时间2023/7/22 13:48:04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艺文之末品——民间书信

赵宪章

中国古代书信脱离公牍文性质而成为私人之间的往来,就现存文献来看,当在秦汉之后,例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史家通常将《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相提并论,因为阐发《史记》写作的动因和宗旨是它们的共同主题,对于研究司马迁的人生阅历和史学思想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二者属于完全不同的文体,导致其叙事策略和言说方式大相径庭。其中,关于李陵之祸的表述最为明显。前者面对知己任少卿,从个人立场出发宣泄私人真情,直抒胸臆,慷慨激昂,无所顾忌;后者从公众立场出发表达自己的修史大志,严谨得体,语气平缓,措辞讲究。

这就是的不同,即民间书信和公牍文的不同:《报任安书》之所以是民间书信而不是公牍文,首先在于它是个人私情的充分倾诉,即所谓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而在《太史公自序》中,对自己的身心造成重大创痛的李陵之祸,只能深深地掩埋在纸背文后。另外,《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均有司马迁的家世及阅历的自述,以表达自己编修《史记》的缘由和动因,但其叙事的策略和语调却大相径庭。《太史公自序》虽然名曰自序,实则是假借他人视角进行叙述,即采用第三人称叙事。《报任安书》就不同了,作为致友人的书信,不可能采用第三人称叙事,第一人称是所有书信文体无以选择的叙事视角,从而为宣泄个人感情预设了无障碍通道。就此而言,民间书信作为最典型的第一人称文体私语真情是其区别于一切公牍文体之最显著的特点,是民间书信之所以被文学史所接纳的重要原因。 

私语真情之所以是书信文体之文学性的主要标志之一,就在于它的个人化和情感性,即个体情感本身的文学属性。它不需要像宏大叙事作品那样必须借助于普遍情感的个人化转换,本身就是个体情感的直接显露或自由宣泄,从而为民间书信进入文学世界开具了最便捷的通行证。 

包括情书、家书等一切民间私人书信具备自身特有的安全言说的文体形式,所诉说的情感往往不能外言,是私密的。这也是民间书信作为情感载体之所以动人和诱人之处,它只是在特定的、熟悉的和知己的对象间的一种对话,先验地预设了一种熟悉的、可靠的、安全的因而也是不予告人的语境。就此而言,现代电信、E-mail和网络对话只延续了书信的实用功能,作为私语真情的文体属性已经稀释或隐退。书信的言说实际上是在说不可(与他人)言说之说。而说不可说之说恰恰就是文学的言说,是文学言说的艺术特性。当然,书信的言说同文学的言说尽管都是说不可说之说,但是并非意味着可以将二者等而同之:前者是现实的、即时的,后者是虚构的、假想的。书信也就具备了不同于文学的文学魅力:它以现实的私密性诱发了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以其现实的而不是虚构的真实赢得了类似于文学的动情力。 

当然,书信的艺术性有其他诸多方面的成因,诸如语言修辞、行文格式、笔墨书法,以及信笺、信封和邮票的艺术设计等,甚至包括整个邮政事务在内的传递活动,都包含丰富的审美因素和艺术趣味,这些因素和趣味显然游离于书信的实用价值之外,是书信的艺术性之所在。但是毫无疑问,在书信的所有艺术性因素中,私语真情是其最具文学诱惑力的内在成因。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