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周武王能听到百姓们的心声,及时得到施政的反馈进行调整,采诗官起了巨大的作用。到春秋时期,采诗官采撷到的诗歌已多达三千余首,孔子整理出305篇,是为“诗三百”,成为后人研究历史的载体。由此可见,《诗经》( )
A. 系孔子所作史书 B. 集风雅颂于一体 C. 见证了民本传统 D. 借助了仁政思想
2. 如图是汉代画像石“泗水捞鼎”。史载大禹铸九鼎,代表天下九州,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以后,随着朝代兴亡,九鼎先后为商和周所得。战国时,东周灭亡,九鼎不知去向。有传言九鼎落于彭城(今徐州)泗水。秦始皇东巡琅琊时,动用大量人力寻找打捞,但未果。对上述史实评论正确的是( )

A. 秦打算通过九鼎为统一做舆论准备 B. 秦始皇巡游天下造成了沉重的赋役
C. 统治者重视政治传统的延续和继承 D. 画像石确证了九鼎记载的真实可信
3. 东汉后期,成千上万的学生聚集于太学,儒生遍布于社会。“执法不挠、诛举邪臣”的李膺成为士人交往的核心。士人和正直官员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当李膺被诬为“党人”而被罢免归乡时,“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上述材料反映的政治斗争出现的原因是( )
A. 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B. 宦官专权导致政治黑暗
C. 绿林起义动摇汉朝统治 D. 中正官评定士人的品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