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水平主要包括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必要的科学方法和崇
尚科学精神的程度三个方面的内容。近年来,各级政府努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
划纲要》,加大科技馆等场馆的建设,开展形象通俗、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教育。中国公
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已经从6年前的1.6%提高到2010年的3.27%,虽然进步很
大,但仍落后发达国家20年。
日本地震引发核电站危机,再次引发人们对提高公民科学文化修养的思考。在网上,各
种言论被大量转载、讨论,其中不乏没有切实根据的谣言。而这些谣言已对现实生活产
生严重影响,各地发生抢购食盐风潮,即为其中一例。针对这一现象,网民甲在微博中
写道:“谣言止于信息公开。”政府应当把真实情况公之于众,让公众对相关危机及其
处理方法有科学的了解和理性的认识;“谣言止于智者”,当人们没有科学能力去分辨
谣言的时候,它就可能成为“洪水猛兽”。
有人认为,随着政府投入的增加,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自然会提高。运用文化生活的有
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快速链接 加大科技馆等场馆的建设,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经济决定文化;人们没有能力去分辨谣言→文化素养并非天生、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自觉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解析 本题适用模板一。第一步,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指向。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
分析设问我们可以确立两个答题角度:一是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必须加大政府投入;
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不一定会提高。第二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
加大科技馆建设、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科学分析能力。第三步,论证观点。
角度一: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需要加大政府投入→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但是依据材
料可知不但要加大投入,而且要实施多项工程。角度二:加大投入并不一定能提高公民
的科学文化修养→文化素养形成的特点、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道德修养与科
学文化修养的关系。